蠱辛為何會在這種隨時可能起衝突的情況下,恰好派出這樣一支誇張的“商隊”,甚至連山水城的兵師大人都派出去了,這當然是山爺意思。若山城主早就料到可能會出什麼事,派出伯壯就是在等著出事呢,這有點像人們在魚海中釣魚。蠻荒野民可能還沒學會彆的很多事情,但其打架來可一點都不怕,隻會更加野蠻凶悍。若山就是想教訓悅耕以及高城氏,要麼不起衝突,要麼就打個出其不意,把對方狠狠打疼甚至打吐血!這樣一來,無非是兩種結果:一是悅耕受到了教訓,知道怕了不再亂來;二是悅耕惱羞成怒,甚至大受刺激,行事會更瘋狂。而據山水城的工師束辛大人分析,悅耕城主恐怕隻會惱羞成怒,而山爺就是想將這場衝突鬨大,能鬨到國君那裡甚至是舉國皆聞才好!束辛隻得在暗中一歎,他看得很清楚——悅耕不是若山的對手。高城被宰了三十多名軍士啊,他們都是在執行悅耕的命令時送的命,悅耕城主差點沒氣瘋了。他想找山水城報仇,卻發現自己沒什麼好辦法。就憑高城中三百多名軍士的日常守備力量,不可能穿越蠻荒道路去攻打山水城,就算這麼做了,吃虧的也還是他。怒極的悅耕下令,搜拿高城境內所有的山水城商隊,卻一無所獲。因為山水城也不可能派很多支商隊來到高城交易,這次來的就這麼兩支,已經全都回去了。若山聽到伯壯的彙報的情況之後。立刻派使者下山,從村野繞過高城城廓去稟報國君。同時也命令山水城的商隊不再出山。這樣一來,情況仿佛又回到了最初。想和山水城做交易,隻有外來商隊進入蠻荒。但此時外來的商隊已經更多了,山水城享有比起初時好幾倍的貨稅之利。暴怒的悅耕也派使者向國君控訴,欲治若山之罪。根據悅耕的彙報,山水城的化外野民不服禮法,商隊入高城時不僅不按規定交納貨稅,反而行凶打傷了守城軍士。更有甚者,在高城派軍陣查處之時,山水城的野民居然行凶殺死三十多兵士兵。席卷大量掠奪來的財貨逃回蠻荒。當高城的使者到達國都的時候,山水城的使者也已經到了。國君很震驚,處於國境大後方的兩座城廓之間竟起了內亂,山水城的人殺了高城三十多名士兵,這可不是一般的衝突啊!但雙方使者各執一詞,國君不好分辨是非曲直,便召來國中最了解情況的采風大人詢問。“采風”是一種官職,職責就是關注國中各個地方發生的事情,搜集民間的傳聞包括各種軼事傳說。甚至還有歌謠,彙報給國君以及國都中的眾人。另一方麵,采風大人派的下屬在搜集各地風聞的同時,也要在各地向民眾講述國中發生的各種事情。城廓中也設有采風官。如今相室國的采風大人,便是曾出使蠻荒的西嶺。西嶺促成蠻荒結盟歸附相室國,當然是立了大功。於是得到了這個實職。但這個職位有時也被稱為“風正”,而在很多位高權重的大人們眼中。這隻是一個無聊的閒職,平時搜集國中的各種事情。然後再派人給各地民眾講述。但是西嶺卻並沒有失望,他認為這個職位非常重要。各城廓的采風官都歸他管轄,他們看似無足輕重,卻往往都是最受各地民眾歡迎的人物。在那樣的年代,生產原始落後,生活也樸素單調,人們幾乎沒有什麼精神娛樂活動。聽采風官講各地發生的故事,恐怕就是最好的享受和娛樂,也會被人們談論很久。人們的生活日複一日是如此簡單,假如沒有大的戰亂或災害,一個地方哪怕再過幾十年,看上去仿佛並無什麼變化,也很少有什麼特彆重大的事情發生。所以那些被舉國傳播的消息,往往都會在民間被不斷轉述、流傳很久。大家議論的時間可不是一天兩天,在那種年代環境下,對於重要的事件,是以多少年甚至是幾代人來計算的。最近采風官對各地民眾講述的國中大事,便是蠻荒野民向國君朝貢,西嶺大人出使蠻荒主持各部結盟,國君又封建了一座山水城,城主名叫若山。這件新奇事又在民間口口相傳,各個城廓的民眾幾乎都聽說了,眾口相傳之中,故事也會發生很多改變。比如有人說若山頭生雙角、背有雙翅,相貌猙獰,手持巨斧力大無窮,一斧子能劈開一座山,他的祖先就是為巴國開國之君劈山開路的。如今他征服了某片蠻荒中的各個部族,被國君封為山水城城主。據說山水城建在絕壁高崖之上,要抓著繩索爬很多天才能到達城門……這些傳說不管是真是假,人們信或不信,總之已與采風官當初說的不太一樣,多年後又變異成各種民間故事。身為相室國采風大人的西嶺,當然聽說了高城一帶發生的事情。當國君問他時,他便講了自己所知的情況,向國君解釋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國君聽完之後,皺眉問道:“那伯壯的確是山水城的兵師嗎?”西嶺點頭道:“是的,我見過此人,也親眼見他率領山水城的軍陣。”國君又說道:“國中確實沒有規定,民眾不得在城廓以外交換物品。悅耕城主派守城軍隊以刀槍相向,是無禮在先。可是在城門處發生的衝突,是因為山水城的商隊拒交貨稅。本國可有規定,城主不得單獨向另一城的商隊提高貨稅?”西嶺搖頭道:“確實沒有明確的規定提到城主不可以這樣做,但原因是根本就無人想到會發生這種事,也從來沒有出過這種事。入城交貨稅,對於商隊來說當然都是一樣的,誰會特意對另一座城廓的商隊加稅呢?至於山水城的商隊,打人固然不對。但他們若不想交貨稅,可以轉身離去。可實際情況是,高城的守城軍士要把他們抓起來打板子,還要罰沒貨物,這也與禮法不符。”國君又問道:“采風大人,你去過山水城,依你看該如何處置呢?聽悅耕城主的意思,是想讓寡人以巴國的名義懲處山水城,這當然不妥。可是山水城剛剛結盟歸附,他們來往巴原必經高城屬地,我也不想看到國境後方起更大的內亂,如何安撫雙方才好?”國君聽明情況後,心中也暗暗鬆了一口氣,三十多名士兵被殺,他差點以為起內戰了,原來隻是貨稅之爭。但是他更不想情況惡化,想把雙方都安撫下去,於是就問西嶺該怎麼辦。西嶺答道:“我明白主君您的意思,不想看見國中起紛爭。但此事由高城而起,做錯了事情的人若不受懲罰反受安撫,那麼效仿者就會更多。方才提到悅耕城主對山水城單獨提高貨稅的做法,依禮法而論,也不是沒有,但隻在一種情況下才會出現。”國君追問道:“什麼情況?”西嶺鄭重答道:“是國對國之事,比如一國對另一國,邊境往來自有關卡,也會對商隊征收貨稅,稅值如何視兩國情況而定,但此權隻屬國君。至於各城之主,是無權這麼做的,因為各城皆都同屬一國,悅耕城主難道還想施號令於國中諸城嗎?”國君聞此言,臉色當場就變了。西嶺沒有繼續再深說下去,但悅耕城主的這種做法,不僅是越禮,甚至能套得上謀逆的罪名啊!國君想了半天,又問道:“那該如何處置悅耕?”西嶺答道:“應將事項對國中諸大人說明,交由理正大人,按國中禮法處置。”國君沉吟道:“可是這樣做,會不會引起高城氏懷恨,將來與山水氏的衝突更甚?”西嶺笑了:“主君的擔憂很有道理,就看理正大人如何處置了,您想手下留情也可以,但不處罰是絕對不行的。如果不這麼做,才會引起更大的衝突,甚至是兩城內戰。有錯不罰,隻會使人越錯越深,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國人知曉悅耕城主錯在何處,而主君處事既寬厚仁慈、又公正英明。”……悅耕城主派出使者之後,仍怒氣難消,從高城來往國都還需要一段時日,悅耕暫時沒有等到國君的消息,他下令繼續在轄境內搜拿山水城的商隊。結果守城的軍士也真賣力,抓住了兩支來自山水城的商隊,他們慌稱來自彆處想混進高城,被罰沒了貨物並當眾打了板子,還沒關了起來。但很快便發現這是個誤會,兩支商隊並非來自山水城,是守城的軍士邀功心切故意這麼指認的,又隻能放人了。可這兩支商隊怎麼會有來自蠻荒中的貨物呢?再一打聽,原來不少商隊最近都跑到山水城去交易了,山水城不再派商隊出山,卻獲稅頗豐。這個消息簡直是火上澆油啊,悅耕城主詢問屬下有什麼辦法收拾山水城?結果真有人獻上了一條妙計——設關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