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掛禁軍頭上,補給軍需自然就從禁軍中調撥。但常元楷雖然喝得高興,腦子卻並不糊塗,正色道:“飛虎團是正式騎兵配備,穿兩檔鎧,甲胄長兵弓弩一應俱備,衛隊人數多達一個團,這天子腳下,隻有太子有資格擁有這樣的衛隊啊。”薛崇訓挪了挪位置,靠近了說道:“當初我母親還住大明宮外時,皇帝恩準設宮廷侍衛,鎮國太平公主府外頭可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全是禁軍警戒。”常元楷苦笑道:“這事兒就得今上和殿下說了才能算,兄弟沒辦法……不過王爺是明白人,殿下當初可以那樣,因為她老人家是公主是女的,王爺可不同。”薛崇訓聽罷覺得有些道理,便說:“那還是把飛虎團調到玄武門當差,這事兒常將軍幫忙安排一下。”常元楷端起酒杯道:“小事一樁,義不容辭。”就在這時,上位上的太平公主笑眯眯地問道:“崇訓,你和常將軍在悄悄說什麼?”薛崇訓搖頭道:“沒事,隨便閒聊幾句。”他並沒有把擁有衛隊的事兒說出來讓母親特殊對待……有時候還是低調些好,太招搖了反而引人非議啊。同僚除了祝賀程千裡拜相,也祝賀在場的酒桌上的薛崇訓封王,並相約要登門拜賀。薛崇訓當然沒有推辭,到時候再辦一場宴席就是。這長安的生活便是如此習慣就好,歌舞升平,日日酒肉紙醉金迷、夜夜嬌娃歌舞。敬酒的、拍馬的陸續上來,杯盞交錯之際,薛崇訓倒是喝得渾渾噩噩、一臉漲紅,滿身的酒氣。但宴席結束後,又有唱歌演戲的搭台子給人取樂。薛崇訓一身酒氣隻想洗澡,但大家的興致都很高,他也不好提早離席,隻得坐在那兒一邊喝茶吃茶點,一邊看戲。台上巧好在演參軍戲,這種詼諧搞笑的節目倒是很歡樂,是唐朝官民喜聞樂見的共同愛好之一。參軍戲在薛崇訓看來有點像現代的相聲,都是兩個人在台子上磨嘴皮子瞎扯淡。參軍戲定有兩個角色“參軍”和“蒼鶻”,並有許多道具是現代不曾見的,比如用軟布包過的打參軍的頭的木槌。薛崇訓抬頭看時,隻見台子正中坐著一個儒服險巾、褒衣博的文士模樣的人,他獨坐在正中,另外一個穿道袍的坐在角落裡。他一瞧覺得有些新奇,便轉頭對旁邊的程婷說道:“今天的參軍戲倒是彆致,沒見參軍和蒼鶻呢。”程婷很內行似的說道:“這是《三教論衡》,很好笑的,郎君看看便知。”隻聽得坐在角落裡的人問道:“先生既言博通三教,釋迦如來是何人?”文士對道:“婦人。”問者驚道:“何也?”文士淡定地說道:“《金剛經》雲:敷座而座。或非婦人,何煩夫坐然後兒坐也。”聽眾們頓時哄堂大笑。台上角落裡的人又問道:“太上老君何人?”文士道:“亦婦人也。”問者麵有不齒,卻聽得:“《道德經》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倘非為婦人,何患於有娠乎?”這時皇帝李守禮也聽懂了,撫掌大笑。問者又問道:“文宣王(孔子)何人也?”道:“婦人也。”問者道:“何以知之?”道:“《論語》雲: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向非婦人,待嫁奚為?”汾哥李守禮覺得很有趣,當即便大聲道:“講得好,給那穿長衣服的賞個官兒!”眾官僚麵麵相覷,總算有個人在皇帝麵前輕輕進言道:“陛下,朝廷的官不能亂賞,陛下要是覺得好,賞些金銀便是。”第五章道謝本來那些伶人在台子上調侃佛道儒三教很歡快,薛崇訓也看得笑意融融,就連皇帝汾哥都高興得要賞官了,無奈他手裡沒實權,身不由己隻好賞了些黃金。泡*)不料就在這時卻見一少年郎怒而起身,痛斥伶人輕薄禮製及聖人。薛崇訓坐在下麵隻管看熱鬨,隻見那少年郎一身布衣洗得發白,從裝束看就有落魄之相……可以個落魄的人是如何能參加程宰相的燒尾宴的?他好奇之下便問旁人有誰認識那人。旁邊坐著不少朝廷京官,而今薛崇訓回京後的聲勢比以前大了許多,許多人都想巴結,自然忙著幫薛崇訓詢問。正巧有個紅袍官兒識得那少年郎,便說道:“他姓李,叫什麼名兒老夫卻沒記住,一會問人便知,聽說是大隱李玄衣族裡的侄子,在衡山修道,這會兒聽伶人調侃道家始祖,自然怒不可遏。”薛崇訓點頭道:“原來如此,這兒郎我不認得,但他伯父李鬼手倒是和我有數麵之緣。”有官拍馬道:“李鬼手是隱於山林,神龍見尾不見首,一般人是連一麵都見不到,隻能聞其名聲,薛郎德才兩佳,才有緣結識呐!”薛崇訓一副很高興的樣子,嗬嗬笑起來,心裡卻道:不是我把他的徒弟宇文姬弄到手,哪裡會有緣?那些演參軍戲的人被一幫儒士罵下台去,過得一會不知怎麼那些罵人的文人就開始爭論起來了。大概罵人沒罵過癮,便開始分作兩幫爭論。話題便是最近很熱門的“華夷之辯”。算起來,引起這場長久爭論的始作傭者就是他薛崇訓,因為在隴右的民族政策與唐朝以往的國策不同,這才引起了治國理論的混亂,文人理論家們開始旁征博引著書立說論述這個問題。而這個時代有水準的精英文人,大多都有官職爵位,是被朝廷拉攏的對象,所以文人們的爭論影響力是非常廣泛的。這不人家慶賀的燒尾宴上,本來是喜慶的場合,他們聚到一起就開始了。薛崇訓自然沒有參與,他聽那幫人旁征博引各種引經據典,彆說和人爭,聽都不甚聽得明白。相比那些人皓首窮經一輩子的水準,薛崇訓的文化修養實在不夠。不過他不用搞清楚華夷之辯究竟誰對誰錯,隻需要明白什麼觀點對自己有利!作為一個政客和武夫,對錯黑白他根本就不在乎。方才那怒斥伶人的李姓少年也在其中,好像肚子裡有不少墨水,而且言辭很激進。薛崇訓注意聽了一會,隱約感覺此人倒是有“大漢主義者”的思想,盲目的自大和民族自尊心很強。文官們對華夷之辯很感興趣,或參與或圍觀,而皇帝皇親、禁軍將軍、王公侯爵等人大多於典籍不甚精通,自然索然無味,就像一個喜歡流行歌曲的人聽交響樂會打瞌睡一樣。汾哥等人陸續辭彆程千裡離開了。薛崇訓見有人走,也起身告辭,他對這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