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黨爭開始(1 / 1)

原州城外,雙方人馬正在對峙。朝鮮義軍首領李元吉和崔禮互相望著對方。“李元吉,倭寇還沒走,自己人倒打起來了,真是親者痛、仇者快啊!”崔禮對李元吉說道。“崔禮,真不要臉,我的將士已經半個月沒的吃了,好不容易從北邊運過來一批糧食卻被你們給劫了,既然不給我們活路,我看你們也不用活了。”李元吉罵道。“李元吉,說話可得有證據,憑什麼說是我們劫了糧食,據我所知,倭寇正化裝成平民在京畿道搞破壞呢。”崔禮說。“少廢話,大家都給我上。”李元吉說。漢城郊外曹公公府邸。大塚對曹公公說道:“李元吉和崔禮在原州城外火拚起來,雙方各有死傷,說是崔禮搶了李元吉的糧食。”曹公公說:“這次是李元吉有意栽贓,現在無論是王廷,還是軍中,兩幫人都搞得很厲害。”“那我們怎麼辦?”大塚問。“看看再說,柳大人現在威望很高,他們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漢城德壽宮內,李爾瞻來到宣宗麵前。“殿下。”李爾瞻跪在宣宗麵前。“哦,有事嗎?”宣宗問。“殿下,現今倭寇被打退了,可殿下得留心當前的局勢。”李爾瞻說。“什麼局勢?”宣宗問。“柳大人現在掌控王廷,眾臣的罷立都得通過他,加上李舜臣功勞不小,李儼然就成了朝鮮的一號功臣,李德馨到處跟人吹,說大明軍隊是他請來的,他們功勞這麼大,那置殿下於何地啊!”李爾瞻說。“局勢剛剛穩定,你就來煽風點火,你不覺得內疚嗎?好了,你走吧。”宣宗對李爾瞻說。李爾瞻走後,尹鬥壽從內室走了出來。“你怎麼看?”宣宗向尹鬥壽詢問。“很正常殿下,目前各地義軍主要是三種成份,北人黨領導的,以李山海、鄭仁弘為代表;南人黨領導的,以柳成龍、李德馨為代表;中間派以郭再佑為代表。現在義軍勢大,經過與倭寇的作戰,義軍的戰鬥力已明顯比王軍強,現在中間派的義軍還沒什麼,明軍撤退後,南黨義軍已遭到削弱,現在有威脅的是北黨義軍,現在北黨義軍都在各地滋事,已不大服管束,而且現在義軍數量是王軍的數倍。倭寇在南部燒傷擄掠,人口銳減,耕地荒蕪,糧食供應非常緊張,所以我建議將現有義軍數量裁撤七成,讓他們耕種,剩下的納入王軍編製,這樣既可以解除威脅,又可以多產糧食,而且一旦有事發生,這些被裁撤的義軍又可以投入戰鬥。”尹鬥壽說。“這倒是個好主意,隻是行起來是否有困難,他們都是立過戰功的,我怕引起騷亂。”宣宗李昖說。“郭再佑那裡我可以去說,柳成龍向來是忍氣吞聲,不願挑起爭端,所以關鍵問題是鄭仁弘領導的義軍。”尹鬥壽說。“最近他們一直在朝中活動想讓李山海重返王廷,殿下不妨以此為砝碼,逼迫他們裁軍。”尹鬥壽繼續說道。“寡人先試探一下群臣的反應,鄭澈現在哪裡?”宣宗問。“在下麵為義軍籌糧呢。”尹鬥壽說。“讓他回來吧,給寡人抬抬轎。”宣宗說道。一日朝堂之上,宣宗對著群臣說道:“去年倭寇入侵以來,諸位組織義軍和明軍一起打敗了倭寇,諸位都為了國家立下功勞,但戰後民生凋敝,寡人也是節衣縮食,所以寡人想讓義軍們回鄉耕種,以解燃眉之急。”宣宗說完,眾臣不做言語。“殿下,倭寇自入侵以來,政府軍一直敗退,全靠各地組織義軍才延緩倭寇攻勢,直到大明軍隊到來,殿下我們不能做那種‘上樓抽梯’的事情。”鄭仁弘說道。“大膽!鄭仁弘你置王廷顏麵於何地,難道這個國家都要靠那些賤民不成,你們看看現在形勢多麼危急,大量的饑民餓死,國家卻拿不出糧食來賑濟,各地義軍為了爭奪糧食騷亂不斷,郭再佑就能夠深明大義,郭將軍的八千人馬大半已經卸甲歸田。你們留著那些人到底想要乾什麼?”鄭澈說。“鄭澈,你這個被趕出王廷的叛臣,這裡容不得你又回來撒野。”北黨成員奇自獻罵道。柳成龍看了一下李元翼。“殿下,臣有一個法子。”李元翼說道。“哦!快說。”“以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為界,在此之前參加的義軍留下,在此之後參加的義軍解散回去,一則大部分義軍都是在此之後參加的,二則萬曆二十一年正月以前參戰的義軍所立功勳要遠遠大於萬曆二十一年正月以後參戰的義軍。”李元翼說。“李元翼你這不是黨同伐異嗎?人人都知道二十一年以前各地組織的義軍大部分都是你們的人,郭再佑不也聽你們的嗎?”李爾瞻說。“你要知道我們組織的義軍犧牲也是最大的。”柳成龍說。“殿下,他們這個提法不妥,明顯是在削弱我們,不利於朝局的平衡,請殿下三思。”李爾瞻說。“好了,都不要吵了,就按李元翼的建議,新老分開,即刻辦理。另外,寡人打算讓鄭澈擔任謝恩使前往大明。”宣宗說。“既然鄭澈前往大明,我看有必要讓其向皇上要些糧食,另外,火器也要一些。”柳成龍說。“對,領議政所言極是,鄭澈你即刻出發。”宣宗說道。散朝後,李爾瞻邊走邊對鄭仁弘說:“趕快通知李大人,把所有人招集起來商議對策。”漢城城內李山海府邸,入夜後,一撥撥人來到府邸,不一會,書房內聚滿了人,李山海讓人關上門,四周布了崗哨,眾人開始在屋內攀談起來。“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主要是商討一下對策,老夫離開王廷已有一年,但大家力量並沒有煥散,如今他們已經動手了,如果這次我們手下的這點人馬被裁撤的話,那麼我們隻有挨宰的份了,大家有什麼想法都說說。”李山海對眾人道。“這次他們搞的這個新老分開明顯是針對我們,鄭澈已經重返王廷,雙方聯起手來跟我們鬥,我看我們這次要兵行險招。”李爾瞻說。“你的意思是說?”李山海問道。“慫恿義軍騷亂,逼他們就範。”李爾瞻說。“隻是會不會被定成謀逆罪,何況還有一萬明軍在王京。”鄭仁弘說。“大明向來不喜插手我國內部事務,我想他們應該不會去管這些事情,到時候追究起來隻要沒有證據就行,我們隻說是義軍們不滿裁軍的旨意。”洪汝淳說。“另外,可以讓各地義軍首領聯名上書,抵製裁軍計劃。”南以恭說。“那就這樣辦。”李山海說道。“殿下,昨夜李山海召集了很多人在他家議事,一直議了三個時辰。他們會不會在醞釀什麼陰謀。”尹鬥壽對宣宗說道。宣宗捋著胡須思考著,然後說道:“你讓人盯緊了,一有情況馬上向我報告。”二日後,漢城朝鮮國王住邸。“啟奏殿下,十一名義軍首領聯名上書。”侍內官奏道。宣宗看完聯名書後,將聯名書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他們要乾什麼?要造反嗎?”宣宗怒道。此時,尹鬥壽進來了。“殿下,北方各路義軍已經向王京集結,大約有三萬人。”尹鬥壽說。宣宗頓時大驚失色。“我看殿下還是趕緊召集李爾瞻、奇自獻等人,看看他們有什麼說法,有一萬明軍在王京,他們不敢怎麼樣。”尹鬥壽說。宣宗迅速將北人黨成員召了進來。“你們到底要乾什麼?想造反嗎?”宣宗問。“殿下,臣等皆不知此事,大概是士兵們對裁軍的計劃不滿吧。”鄭仁弘說。“寡人不管,你們迅速去平息此事,如若不然,寡人即刻宣布他們為叛軍,剿滅之。”宣宗說。鄭仁弘等人走後,尹鬥壽出來了。“此事你看怎麼辦?”宣宗問。“我看還是去找劉鋌,讓他們介入。”尹鬥壽說。“劉鋌會管此事嗎?”宣宗問。“維持朝鮮安定這也是明軍的職責,現在火都燒到眉毛上了,他能不管,我看此事讓柳成龍去說,那個劉鋌好酒,給他送幾壇去。”尹鬥壽說。從北方來的義軍已經聚集在漢城北門外三天,眼看義軍隨身攜帶糧食快吃完了,義軍越發騷動,似有劫掠漢城之意。這天清晨數千明軍從南麵奔過來,架起火炮拿著鳥銃對著城外義軍。“你們都聽著,大明軍隊在此,快快返回駐地,如若不然,玉石俱焚。”尹鬥壽騎著馬在那裡喊著。此時,義軍陣腳動了一些。劉鋌勒著馬韁在那裡喊道:“現今倭寇仍盤踞在釜山不走,整個國家破敗不堪,急需休養生息,你們還在這裡滋事,你們速速退去,回去耕種,以後國家有事還會征用你們。如若不然,你們看看我手中的大刀。”劉鋌說完將手中大刀晃了晃。“劉將軍說了,現在國家需要休養生息,急需恢複生產,諸位先回去,等將來國家需要你們的時候還會征用你們,如果你們一意孤行,劉將軍隻好對不起你們了。”尹鬥壽對眾軍說道。如此同時,宣宗正跟李爾瞻、鄭仁弘還有一些義軍首領在宮中討價還價。“所有聚集在王京的義軍必須撤回去,你們所發展的義軍隻保留二成,其他的由戶曹統一安排,劃出田地,都在忠清道和慶尚道耕種,有不遵從旨意的,明軍和王廷的軍隊已做好準備,全部剿滅。”“殿下,當國家處於危難時,是這些義軍用生命和軀體抵擋著倭寇的進攻,現在形式稍有緩解,就要丟棄他們,隻怕讓民眾寒心啊!”鄭仁弘說。“現在整個南部地區田地荒蕪,無人耕種,況且這麼多義軍無事可做,始終不利於國家的安定。”宣宗說道。“那能不能保留一半?”鄭仁弘問道。“不行,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宣宗說。鄭仁弘“撲通”一聲跪在宣宗麵前不斷磕頭。“殿下,可憐我在下麵辛辛苦苦拉扯的隊伍,就這樣沒了,殿下你要給我保留一點呀,眼看柳大人勢力越來越大,我等是沒有活路了,殿下。”宣宗無奈的看著他,說道:“那就留下三成。”“四成吧。”“三成已經是天大的恩情了。”宣宗吼道。“殿下,能不能讓李山海大人還朝?”“這個不行。好了好了,你起來,趕快辦事去。”宣宗不耐煩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