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萊家裡好些和藹可親的人物,在前幾頁裡麵已經描寫過了。利蓓加現在算他們一家人,當然有責任討恩人們的喜歡,儘力得到他們的信任。這話是她自己說的。像她這麼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能夠知恩感德,真值得誇獎。就算她的打算有些自私的地方,誰也不能否認這份兒深謀遠慮是很合理的。這孤苦伶仃的女孩兒說:“我隻有單身一個人。除了自己勞力所得,沒有什麼彆的指望。愛米麗亞那粉紅臉兒的小不點兒,還沒有我一半懂事,倒有十萬鎊財產,住宅家具奴仆一應俱全。可憐的利蓓加(我的腰身比愛米麗亞的好看得多了),隻能靠著自己和自己的聰明來打天下。瞧著吧,我仗著這點聰明,總有一天過活得很有氣派,總有一天讓愛米麗亞小姐瞧瞧我比她強多少。我倒並不討厭她,誰能夠討厭這麼一個沒用的好心人兒呢?可是如果將來我的地位比她高,那多美啊!不信我就到不了那麼一天。”我們的小朋友一腦袋幻想,憧憬著美麗的將來。在她的空中樓閣裡麵,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她的丈夫,請大家聽了這話彆嗔怪她。小姐們的心思轉來轉去不就想著丈夫嗎?她們親愛的媽媽不也老是在籌劃她們的婚事嗎?利蓓加說道:“我隻能做我自己的媽媽。”她回想到自己和喬斯·賽特笠的一場不如意事,心裡難過,隻能自己認輸。她很精明,決定在女王的克勞萊鞏固自己的地位,舒舒服服過日子。因此在她周圍的人,凡是和她有利害關係的,她都想法子籠絡。克勞萊夫人算不得什麼。她懶洋洋的,做人非常疲軟,在家裡全無地位。利蓓加不久發現不值得費力結交她,而且即使費了力也是枉然。她和學生們說起話來,總稱她為“你們那可憐的媽媽”。她對於克勞萊夫人不冷不熱,不錯規矩,卻很聰明的把大部分的心思用在其餘各人身上。兩個孩子全心喜歡她。她的方法很簡單,對學生不多給功課,隨她們自由發展。你想,什麼教育法比自學的效力更大呢?大的孩子很喜歡看書。在女王的克勞萊大廈的書房裡,有不少十八世紀的文學作品,有英文的,也有法文的,都是輕鬆的讀物。這些書還是照例行文局的秘書在倒台的時候買下來的。目前家裡的人從來不挨書架,因此利蓓加能夠隨心如意的給露絲·克勞萊小姐灌輸許多知識連帶著娛樂自己的心性。她和露絲小姐一起讀了許多有趣的英文書法文書,作家包括淵博的斯摩萊特博士(斯摩萊特(Tobias Smollett,1721~1771),英國家。),聰明機巧的菲爾丁先生(菲爾丁(Henry Fielding,1705~1754),英國家。),風格典雅、布局突兀的小克雷比勇先生(克雷比勇(Cude Crébillon,1707~1777),法國戲劇家和家。)(他是咱們不朽的詩人格蕾(格蕾(Thomas Gray,1716~1771),英國詩人。)一再推崇的),還有無所不通的伏爾泰先生(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法國作家,是推動法國大革命的力量之一。)。有一回克勞萊先生問起兩個孩子究竟讀什麼書。她們的教師回答道:“斯摩萊特。”克勞萊先生聽了很滿意,說道:“啊,斯摩萊特。他的曆史很沉悶,不過不像休姆先生(休姆(David Hume,1711~1776),英國哲學家,曾寫過英國都鐸王朝及斯丟亞王朝的曆史。斯摩萊特曾寫過英國曆史。)的作品一樣有危害性。你們在念曆史嗎?”露絲小姐答道:“是的。”可是沒有說明白念的是亨弗瑞·克林格的曆史(斯摩萊特的。)。又有一回他發現妹妹在看一本法文戲劇,不由得有些嗔怪的意思,後來那教師跟他解釋,說是借此學習法國人談話中的成語,他也就罷了。克勞萊先生因為是外交家,一向得意自己法文說的好(他對於世事還關心得很呢!),聽得女教師不住口的誇讚他的法文,心上非常歡喜。凡奧蘭小姐的興趣恰好相反。她鬨鬨嚷嚷的,比她姐姐鹵莽得多。她知道母雞在什麼隱僻的角落裡下蛋。她會爬樹,把鳥窩裡斑斑點點的鳥蛋偷掉。她愛騎著小馬,像卡密拉(卡密拉(Camil)是神話中伏爾西地方的皇後,她跑得飛快,因此跑過麥田,麥葉不彎,跑過海洋,兩腳不濕。)一般在曠野裡奔跑。她是她爸爸和馬夫們的寶貝。廚娘最寵她,可是也最怕她,因為她有本事把一罐罐藏得好好兒的糖醬找出來,隻要拿得著,無有不偷吃的。她跟姐姐不停的拌嘴吵架。夏潑小姐有時發現她犯這些小過錯,從來不去告訴克勞萊夫人。因為克勞萊夫人一知道,少不得轉告她爸爸,或者告訴克勞萊先生,那就更糟。利蓓加答應保守秘密,隻要凡奧蘭小姐乖乖的做好孩子,愛她的教師。夏潑小姐對克勞萊先生又恭敬又服帖。雖然她自己的媽媽是法國人,可是常常碰到看不懂的法文句子,拿去向他請教。克勞萊先生每回給她講解得清清楚楚。他真肯幫忙,除了文學方麵點撥利蓓加以外,還替她挑選宗教氣息比較濃厚的讀物,而且常常和她談天。利蓓加聽了他在瓜希馬布傳教團勸募會上的演說,佩服得五體投地,對於他那關於麥芽的小冊子也很感興趣。有時他晚上在家講道,她聽了感動得掉下淚來,口裡說:“啊,先生,謝謝你。”一麵說,一麵翻起眼睛瞧著天歎一口氣。克勞萊先生聽了這話,往往賞臉和她握手。貴族出身的宗教家常說:“血統到底是要緊的,你看,隻有夏潑小姐受我的啟發而領悟了真理。這兒彆的人都無動於中。我的話實在太細膩、太微妙了,他們是聽不懂的。以後得想法子通俗化一些才好。可是她就能領會。她的母親是蒙脫莫倫茜(蒙脫莫倫茜(Maison de Montmorency)是法國最有名的豪門望族之一,從十二世紀起已經公侯輩出。)一族的。”看來這家名門望族就是夏潑小姐的外婆家,對於她母親上舞台的事,她當然一句不提,免得觸犯了克勞萊先生宗教上的顧忌。說來可恨,從法國大革命之後,流亡在外國的貴族無以為生的真不在少數。利蓓加進門沒有幾個月就講了好幾個關於她祖宗的軼事。其中有幾個,克勞萊先生發現書房裡那本陶齊哀字典(陶齊哀(D'Hozior)是法國有名譜牒學世家,祖孫叔侄都以譜牒學出名,此處所說的字典,是路易士·陶齊哀(Louis Pierre D'Hozier,1685~1767)和他兒子安東·馬列·陶齊哀(Antoine Marie D'Hozier de Serigny,1721~1810)合著的。)裡也有記載,更加深信不疑,斷定利蓓加的確是世家後裔。他好奇心那麼強,甚至於肯去翻字典,難道是因為他對利蓓加有意嗎?我們的女主角能不能這麼猜測一下呢?不!這不過是普通的感情罷了。我不是老早說過他看中的是吉恩·希伯香克斯小姐嗎?有一兩回,他看見利蓓加陪著畢脫爵士玩雙陸,就去責備她,說是不敬上帝的人才喜歡這玩意兒,不如看看《脫倫浦的遺產》和《靡爾非爾的瞎眼洗衣婦》這類正經書來得有益。夏潑小姐回說她親愛的媽媽從前常常陪著特·脫利克脫辣克老伯爵和地·各內修院住持玩這種遊戲。這樣一說,這類世俗的玩意兒都可以上場了。家庭教師籠絡她東家的方法並不限於陪他玩雙陸。她還在許多彆的事情上為他效勞。她沒有到女王的克勞萊以前,畢脫爵士曾經答應把案卷給她消遣,如今她孜孜不倦的把所有的案卷都看過一遍,又自動幫他抄寫信件,並且巧妙地改正他的彆字,使他寫的字合於時下沿用的體例。凡是和莊地、農場、獵苑、花園、馬房有關係的一切事務,她都愛知道。從男爵覺得跟她做伴實在有趣,早飯後出去散步的時候總帶著她——孩子們當然也跟著一塊兒去。她向他提供許多意見,像灌木該怎麼修剪,穀物該怎麼收割,花床裡怎麼栽花,怎麼套車,怎麼犁田。夏潑小姐在女王的克勞萊不滿一年,已經成了從男爵的親信。本來畢脫爵士吃飯的時候常跟傭人頭兒霍洛克斯先生說話,如今隻跟她說話了。克勞萊先生不在家的時候,她差不多是宅子裡的主婦。她的新地位雖然高,可是她留心不去冒犯管廚房和管馬房的體麵傭人。對他們又虛心又客氣。我們以前看見的利蓓加,還是個驕傲、怕羞、滿腹牢騷的女孩子;現在可不同了。她的性情有了轉變,足見她為人謹慎,有心向上,至少可說她有痛改前非的勇氣。利蓓加采取了新作風,做人謙遜和順,究竟她是否出於至誠,隻要看她以後的曆史就能知道。長時期的虛情假意,二十一歲的年輕人恐怕裝不出吧?可是話又說回來,我們這女主角年紀雖小,經驗可不少,行事著實老練。各位讀者如果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利蓓加聰明能乾,寫書的真是白費力氣了。克勞萊家裡的兩兄弟牙癢癢的你恨我我嫌你,因此像晴雨表盒子裡的一男一女,從來不同時在家(男女兩人一個是天晴的標記,一個是天雨的標記。)。不瞞你說,羅登·克勞萊,那個騎兵,壓根兒瞧不起自己的老家。他姑媽一年來拜訪一次,他也跟著來,平常是不高興回家的。關於這位老太太了不起的好處,前麵已經說過。她有七萬鎊財產,而且差不多已經收了羅登做乾兒子。她最討厭大侄兒,嫌他是個膿包,瞧他不起。克勞萊先生呢,也毫不遲疑的斷定她的靈魂已經沒有救星,而且說他弟弟羅登死後的命運也不會比姑媽的好。他常說:“她這人最貪享受,而且眼裡沒有上帝,老跟法國人和無神論者混在一起,我一想起她這危險的處境就忍不住發抖。她離死不遠了,竟還是這麼驕奢淫佚,愛慕虛榮。而且她一味的糊塗,開口褻瀆神明,想起來真叫人擔心。”事情是這樣的,他每晚要花一個鐘頭講道,老太太一口回絕不要聽。如果姑媽單身到女王的克勞萊作客,他的經常晚禱便不得不停止。他父親說:“畢脫,克勞萊小姐回來的時候彆講道。她寫信來說她最討厭人家傳道說法。”“唷,傭人們怎麼辦呢?”畢脫爵士答道:“呸!傭人們上了吊我也不管。”兒子的意思認為聽不到他的講道比上吊更糟。他這麼一辯駁,他父親就說:“怎麼了,畢脫,難道你願意家裡少三千鎊一年的進款嗎?你不能這麼糊塗吧?”克勞萊先生答道:“比起咱們的靈魂來,幾個錢算得了什麼?”“你的意思是,反正老太太的錢不給你,對不對啊?”克勞萊先生也許竟是這個意思,也未可知。克勞萊小姐的生活的確腐敗得很。她在派克街有一所舒服的小宅子,每逢夏天上哈羅該脫和契爾頓納姆避暑,因為在倫敦應酬交際最熱鬨的時候她老是吃喝得太多,非得活動活動不可。所有的老姑娘裡頭,算她最好客,興致也最高。據她自己說,當年她還是個美人兒呢!(我們知道,所有的老婆子當年都是美人兒。)她談吐風趣,在當時是個駭人聽聞的激進分子。她到過法國;聽說她在哪兒有過一頁傷心史,竟愛上了聖·於斯德(聖·於斯德(Louis de Saint Just,1767~1794),法國大革命的領袖之一。)。她從法國回來以後,一直喜歡法國、法國酒和法國式烹調。她愛看伏爾泰的作品,背得出盧梭(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21~1778),和伏爾泰同時的作家,主張解除束縛,回到自然,對當時法國人的思想極有影響,是推動法國大革命的力量之一。)的名句,把離婚看得稀鬆平常,並且竭力提倡女權。她屋子裡每間房裡都有福克斯先生(福克斯(Charles James Fox,1749~1806),英國政治家。他很有學問,可是很愛賭。)的肖像。這位政治家在野的時候,她大概跟他在一塊兒賭過錢。他上台之後,她常常自誇,說畢脫爵士和女王的克勞萊選區另外的一個代表所以肯投票選舉福克斯,都是她的功勞。其實即使這位忠厚的老太太不管這事,畢脫爵士也會選福克斯的。這了不起的自由黨員去世以後,畢脫爵士才改變了原來的政治見解,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羅登小的時候,這好老太太就很喜歡他,把他送到劍橋大學去讀書(因為哥哥進的是牛津大學,因此存心和哥哥對立),兩年之後,劍橋大學當局請他不必再去了,姑媽便又替他在禁衛軍裡捐了個軍官的位置。這年輕軍官是個有名的花花公子。那時英國的貴族都愛拳擊,獵田鼠,玩壁球,還愛一個人趕四匹馬拉的馬車。這些高超的學問,羅登沒一門不精通。他屬於禁衛軍,責任在保衛攝政王的安全,因此沒有到外國去打過仗。雖然這麼說,他已經和人決鬥了三次(三次都因為賭博而起,因為羅登愛賭愛得沒有節製),可見他一點兒不怕死。“也不怕死後的遭遇,”克勞萊先生一麵說,一麵翻起黑莓顏色的眼珠子望著天花板。他老是惦記著弟弟的靈魂。凡是有什麼人意見和他不合,他就為他們的靈魂發愁。好些正經人都像他這樣,覺得這是一種安慰。克勞萊小姐又糊塗又浪漫,瞧著她的寶貝羅登仗著血氣之勇乾這些事,不但不害怕,在他決鬥過後還代他還債。她不準彆人批評他的品行,總是說:“少年荒唐是普通事。他那哥哥才是個膿包偽君子,羅登比他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