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近來很神氣,據說在《泰晤士報》的大學排行榜上,名次很是靠前,已經超過了東京大學。不過,北大的學生卻有一點兒小小的不愉快,因為他們美麗的校園裡,不時地傳出叫賣聲,而且未名湖畔,每到休息日,就擠滿了各式各樣的轎車,北大的情侶們,如果不趕早的話,已經無法在湖邊找到談情說愛的所在。用北大學生的話來說就是,三角地成了菜市場,未名湖成了中關村人民公園。奇怪的是,大家都知道,北大校園是有圍牆而且有保安的,有的時候,北大的學生出入,還會遭到盤查,那麼,那些賣的紅薯和那些不賣的轎車,是怎麼進來的呢?紅薯進校園是要有點兒關係,隻要在校衛隊或者後勤部門認識個把人就行,而轎車就更方便,隻要車足夠好,大抵可以長驅直入,如果肯給麵子在大門口站一站,多半是問路:“光華怎麼走?”或者“網球場在哪兒?”凡是在這種時候,門衛一般都受寵若驚地跑前跑後,詳加指點。如果正好趕上旁邊有位沒帶學生證而被攔在門外的學生,大抵是要怒火萬丈的,不過時間長了,學生們說他們早就不生氣了,碰上這種事,他們一般是笑。北大的神氣,其實比不過清華,都說是大清帝國北大荒,北大荒不荒,事態並不明朗,但大清帝國卻是真實的存在。而且發展壯大。作為教書匠,如果有幸到清華同行們的辦公室轉轉,多半是要受刺激的,相比之下,我們活脫脫是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其實這不過是清華的小菜,到了清華的西門一帶,才知道大清帝國的確是大,那裡大半的地皮,是最近幾年清華吃進來的,包括一條馬路。這裡,一座座頂級豪華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巨大的鈦金屬結構和有色玻璃晃花了路人的眼睛,一問,都是商用寫字樓。看來,同樣是銅臭熏天,北大隻能將校園對商人開放,而且雜蕪其類,連小商小販都混將進來,清華卻粗手大筆,一上來就是招商引資的大動作,豪華的寫字樓,再配上清華的金字招牌(有這個招牌就會讓人以為是高科技,凡在清華園開的買賣,都讓人會有此聯想),非巨商大賈不能問津。世界上許多大學都花商人經過了十億人民九億商的熱潮之後,中國大學的重商時代終於到來了。外麵的人比較刻薄,他們稱我們的學校為“學店”。不過,我們的學店都是官商,做的都是沒有本錢的買賣。清華把公共馬路收進了校園,大概不會問問當地的老百姓同意與否,學校的地皮用來蓋寫字樓,是否符合這塊地皮原本的用途,大概老百姓也不會知道。得來這些寸土寸金的地皮,付費了沒有,所付是否所值,誰也不知道。那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交了高額學費在兩校讀書的學子們,當然更沒有權力過問這些地皮的用途,就跟他們不知道學校為什麼把最好的設備和教授、都用來辦各種名目的大款班一樣,儘管這樣做,肯定會擠占本該由這些學生享用的教學資源。在今天的社會,教授的地位似乎比從前高了一點兒,但真正受尊敬的隻是那些有錢的同僚,那些顯學的教授最吃香,一動口,一出手,就財源滾滾,其他人自然也不甘落後,能乾什麼就乾什麼,在北京的高校裡,教師有兼職的有多少?自己辦公司的有多少?數也數不清。最冷清的文史哲專業,除了拚命跟旅遊、跟宗教掛鉤之外,現在也開始辦大款班,大概是要教給大款們怎樣用國學撈錢。眼下,教授們的操守越來越遭到置疑,做文抄公的人日見其多,名頭日見其大,教授生活上不檢點的事情曝光的也不少。有些人很是憤憤,說是敗壞了教師的形象,有辱斯文,其實,如果大家把學校當學店,把教授視同商人,那麼就不會大驚小怪了。我們的商人,早就這麼做過了,而且做的比教授更加出色,否則,中國的知識產權問題,怎麼會這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