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羅馬帝國相比,使用希臘語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更具有政治韌性。公元5世紀,使用拉丁語的西羅馬帝國,即羅馬帝國的發源地,最終崩潰了,但拜占庭帝國卻安然渡過了這場危機。儘管狄奧多西二世不斷遭到阿提拉的威脅,領土常遭侵犯與劫掠,君士坦丁堡甚至一度遭到兵臨城下的危機,但是君士坦丁堡最終還是平安無事。儘管努比亞人的軍隊沿著尼羅河一路向南進攻,洗劫了上古埃及,但下古埃及和亞曆山大城卻一如既往地繁榮。儘管薩桑王朝的波斯軍隊不斷侵襲,但是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地區也能有效地抵禦敵人。公元6世紀,西羅馬陷入了無儘的黑暗之中,而希臘語係的東羅馬卻出現了極大的複興。公元527到565年間,查士丁尼一世成為東羅馬的統治者,他是一位精力旺盛而具有雄才大略的統治者,他還娶了非常有才乾的演員出身的狄奧多拉為他的皇後。查士丁尼一世當政後,先從汪達爾人手中奪回了北非的統治權,又將意大利的大部從哥特人手中搶回來,甚至還重新取得了南部西班牙的掌控權。不過,他並不隻專注於海上和陸上的軍事活動,他還十分關注教育,創辦了大學;在君士坦丁堡,他建立了宏偉高大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組織人編纂了《羅馬法典》。但是,為了讓自己創辦的大學免於競爭,他竟然下令關閉擁有千年曆史的雅典哲學院,而這座學府從柏拉圖時代起就已經開始傳承了。自公元3世紀開始,波斯帝國始終是拜占庭帝國最強大的敵人。由於這兩大帝國之間的紛爭,使得小亞細亞、古埃及和敘利亞這些地區的百姓長期生活在動蕩不安中,民不聊生。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這些地區仍具有較高的文明水平,人口眾多,人們生活富足。然而,就是這一片富饒之地,後來連遭戰亂、重稅、搶劫等各種災難,逐漸沒落,除了被搗毀的支離破碎的城市和零星散居於鄉間的農民外,就什麼也沒有了。在這樣令人黯然神傷的衰敗、混亂景象中,隻有古埃及的境況似乎稍微好一些。此外,亞曆山大城也像君士坦堡一樣,仍然繼續著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雖然這種貿易也越來越不景氣。在這兩個深陷戰亂並日益衰敗的帝國之中,科學和政治哲學不僅得不到發展,甚至逐漸消亡。雅典哲學院中的那些最後的哲學家們懷著無限的敬意和強烈的求知欲,一直保護著偉大的古文獻,直到他們受到查士丁尼一世的鎮壓。社會上,再找不到一個勇敢的擁有獨立思維能力的自由誌士——一個能將這些文獻所體現出的自由議論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傳承下去的人。造成這種局麵的是社會和政治的動亂。另外,造成這一時期人類知識匱乏和混亂的原因還有:這一時期的波斯帝國與拜占庭帝國都嚴重排外,各自建立了新的宗教形式,而新宗教卻是極力壓製人類精神自由活動的。世界上的古老帝國幾乎沒有哪一個是不具有宗教傳統的。在這些國家中,百姓的生活往往是以敬神或是敬奉具有神一樣地位的帝王為中心的。比如,亞曆山大大帝就曾被當成是神;而羅馬皇帝也是神,他們都有專屬的神廟、祭壇,對其敬香就表示忠於羅馬帝國。然而,以基督教為代表的新興的宗教,它們更關注人們的真實想法,要求人們在心中真正理解和信仰他們的神,而不僅僅是在表麵上花功夫。由此,也就自然產生了對信仰本質的激烈爭論。更確切地說,新興的宗教都屬於信念上的宗教。於是,“正教”這一新名字就誕生了。正教有著嚴格的教規,其製定了一套教義,用於限定的個人的行為甚至個人言論和思想。根據這一規定,假設一個人持有錯誤的見解,然後他還將這種錯誤的見解傳達給他人,那他就不僅是犯了知識方麵的錯誤,更是道德犯罪,他的靈魂將得不到救贖。阿爾達希爾一世在公元3世紀建立薩桑王朝,而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4世紀重建了羅馬帝國,而他們都一度求助於宗教團體,因為他們都在宗教團體中找到了利用、控製人民意誌的新手段。早在公元4世紀結束之前,這兩大帝國就大肆破壞言論自由和宗教革新。在波斯,阿爾達希爾發現了一種古老的波斯宗教,即索羅亞斯德教,亦稱為拜火教。該教擁有神殿、祭司,還有一種在祭壇上點燃聖火的儀式——阿爾達希爾十分滿意,於是將其定為國教。公元277年,摩尼教的創始人摩尼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連屍身也被剝皮。而在君士坦丁堡,人們正在追捕殺害異教徒,即非基督教的宗教信徒。基督教之所以對摩尼教進行如此激烈的反擊,原因是摩尼教的思想乾擾了基督教。同樣的,拜火教則認為,基督教的思想也同樣擾亂了拜火教的純潔性。如此一來,幾乎所有的宗教思想都遭到了人們的普遍懷疑。在這各宗教水火不能相容的歲月中,科學之光也日漸暗淡,畢竟科學發展的前提是擁有不受乾擾的能自由活動的靈魂,而此時哪裡還有這樣的靈魂存在。這期間,拜占庭在戰火中度過,到處充斥著人類慣犯的惡行和邪惡的神學,就好比一幅充滿驚險傳奇的生動的畫麵,幾乎沒有美好和光明。北方蠻族入侵的架勢一旦消退,波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就會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來一場氣勢洶洶的紛爭,使這些地方的居民無法生活,即便當時的兩大帝國可以結成同盟國,也不一定能與入侵的北方蠻族抗衡,恢複帝國以往的繁榮。不過,在這兩個帝國之間,還有一股勢力,那便是突厥人。突厥人,即韃靼人,他們最初是以拜占庭帝國或波斯帝國的盟友的身份登上曆史舞台的。公元6世紀時,拜占庭的查士丁尼與波斯的科斯洛埃斯一世成為主要對手,而到了公元7世紀初期,則由拜占庭的赫拉克利烏斯皇帝對陣波斯帝國的科斯洛埃斯二世。在赫拉克利烏斯成為皇帝(610年)之前,在兩個帝國的較量中,科斯洛埃斯二世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科斯洛埃斯二世先後將安提阿、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接著又直取與君士坦丁堡遙遙相對的小亞細亞的加爾西頓,還在公元619年征服了古埃及。但是沒過多久,赫拉克利烏斯便開始反擊了。公元627年,雖然當時的波斯大軍仍駐防在加爾西頓,但赫拉克利烏斯的軍隊還是擊潰了尼尼微的波斯駐軍。公元628年,科斯洛埃斯二世被自己的兒子卡瓦特廢黜並殺害。此時,這兩個帝國都已經元氣大傷,雙方終於維持了一段暫時的和平。最終,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展開了最後一次廝殺。但是,任誰也不會想到,為這場漫長的毫無意義的戰爭畫上句號的風暴,此時已經在沙漠中積聚而成。正當赫拉克利烏斯忙於恢複敘利亞的秩序時,一封用難懂的閃米特語言阿拉伯文書寫的信,送到了他的手上。這封信最初是被送到大馬士革南麵的波士特拉的帝國前沿陣地的。想必,赫拉克利烏斯見了這封信,也是由一位翻譯為他複述信中內容的。這封信的署名為:神的先知穆罕默德。他在信中奉勸赫拉克利烏斯一定要信奉唯一的真主,做真主的仆人。至於赫拉克利烏斯到底是怎麼回答的,史料上並無記載。與此同時,在忒西豐的卡瓦特也收到了內容一樣的信。卡瓦特得知信的內容後,大發雷霆,撕了信,趕走了信使。事實上,穆罕默德是貝都因部族的一位首領,他的大本營設在一個當時並不起眼的沙漠小鎮麥地那,他傳播的是一種信仰“唯一的真主”的新宗教。當他得知卡瓦特的態度後,便說:“既然這樣,主啊,那就讓卡瓦特也撕碎他的王國吧!”
第四十一章 薩桑帝國、拜占庭帝國的發展(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