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值得擔憂的現象(1 / 1)

對號入座 季羨林 580 字 2天前

我在這裡寫的“值得擔憂”,不限於中國,而是全世界。我曾在本刊上寫過一篇《論包裝》的文章,內容主要是談外麵包裝極大而裡麵的商品極小的問題。現在這一篇《再論包裝》,主要談的是外麵包裝和裡麵商品的價值問題。重點有所不同,而令人擔憂則一也。我先舉一個小例子。最近有友人從山東歸來,帶給我一些周村燒餅。這是山東周村生產的一種點心。作料異常簡單,隻不過一點麵粉、一點芝麻,再加上一點糖或鹽,用水和好,擀成薄皮,做成圓餅,放在爐中烤乾,即為成品,香脆可口,遠近聞名,大概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了。因為成本極低,所以價錢不高。過去隻是十個或八九個一摞,用白紙一包,即可出售。燒餅吃完,把紙一揉,變成垃圾,占地也不多。常言道:“士彆三日,當刮目相看。”豈知這一句話也能應用到周村燒餅身上。現在友人送給九九藏書我的這些燒餅,完全換了新裝,不是白紙,而是鐵盒,彩繪燙金,光彩奪目。夥頤!我的老朋友闊起來了!我不禁大為驚詫。在驚詫之餘,我又不禁憂心忡忡起來。我不是經濟學家,這裡也用不著經濟學。隻草草地估算一下,那幾個燒餅能值幾個錢?這金碧輝煌的鐵盒又能值多少錢?顯然後者比前者要貴得多。可是哪一個有使用價值呢?又顯然隻是前者。燒餅吃下去,可以充饑,可以轉變成營養成分,增強人的體質。鐵盒,如果隻有一兩個的話,小孩子可以拿著玩一玩。如果是成千上萬的話,卻隻能變成了垃圾,遭人遺棄。《論包裝》中提到的那一些大而無當的包裝,把其中小小的一點商品取出來後,也都成為垃圾。這有點像中國古書上的一個典故:“買櫝還珠。”但是,這個典故不過是譏笑舍本逐末、取舍不當而已,那個櫝還是有用的,決不會變成垃圾。古代人生活簡樸,沒有多少垃圾,也決不會自己製造垃圾。到了今天,人類大大地進步了,然而卻越來越蠢了,會自己製造垃圾,以致垃圾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每一個國家的政府都為處理垃圾而大傷腦筋,至今也沒能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如此持續下去,將來的人類隻能在垃圾堆裡討生活了。但是,還有更嚴重的問題。人類衣、食、住、行的資料都取之於大自然。但是,小小的一個地球村裡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當年蘇東坡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無儘藏也。”東坡認為造物無儘藏,是不正確的。造物是有儘藏的,用之是有竭的。可惜到了今天,世人還多是渾渾噩噩、懵懵懂懂,毫無反思悔改之意。尤其是那一個以世界警察自居的大國,在使用大自然資源方麵,肆無忌憚地浪費,不禁令人發指。有識之士已經感覺到,人類已經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但感覺到這種危險者不多。這是事實,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杞人憂天。我希望有聰明智慧的中國人,懸崖勒馬,改弦更張,再也不製造那一種大而無當的商品包裝和那種金碧輝煌的商品鐵盒,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多留下一點大自然的資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