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學用具(1 / 1)

為了向兒童傳授知識時比較方便簡單,我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教學用具來幫助他們建構與發展心靈。在“兒童之家”,兒童有選擇教具的自由,他們可以隨便使用教具,對於那些他們沒興趣使用的教具,我就毫不姑息地將它們扔掉,最後剩下來的教具都是能夠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興趣的。在“兒童之家”,教學用具分為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和數學教具,他們具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用途。日常生活教具具有鍛煉孩子的感官能力和肌肉協調能力的作用。對兒童來說,平衡動作對智能的發育具有促進作用,手眼的協調發展能夠為孩子日後的寫字、畫圖做好準備,例如,隻有手部的肌肉發育得很好,兒童才具有寫字的可能。在“兒童之家”,我們每天讓孩子使用教具去鍛煉手部肌肉,隨著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就會很順利地學會寫字了。另外,兒童人格的形成以及孩子獨立、專心、協調、秩序等習慣的培養也離不開日常生活教具的使用,這些都是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例如,當教室裡隻有一套教具,並且被一個小男孩在玩兒時,如果一個小女孩也想玩兒的話,她就隻能“等待”。我們可以認為日常生活教育是基礎教育,如果這一部分教具不能發揮作用的話,以後的感官教具和數學教具部分就不會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很難達到最大地開發孩子感官與數學的效果了。感官教具具有包括視、聽、嗅、味、聞、觸、壓,辨認立體以及色彩等各方麵的感官訓練在內的巨大範圍。用具體實物來展示顏色、氣味等抽象的感覺,使孩子認知的敏銳性得到啟發,這就為老師進一步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如,教師通過“嗅覺瓶”這個教具來鍛煉兒童辨彆氣味濃淡及感覺各種氣味間的差異能力。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感官教具促進兒童各種感官的發展,促進兒童“自發性”的發展,讓兒童能夠觀察和思考時更加主動;並且兒童敏銳的觀察力也能夠被培養起來,使兒童能夠養成從觀察到試驗的科學習慣。比如,在“兒童之家”,教師使用感官教具來訓練兒童觀察能力時,必須同時讓孩子從教具中辨彆相似物體和對比物體,從而促使兒童進行判斷,在其心智上產生“推斷”,最終形成“決定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我們再舉圓柱組這個典型的視覺感覺教具來進一步闡釋:我們在教學中使用這套教具,目的不在於讓孩子能夠將圓柱放回到適當的洞裡,而在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讓他們知道都是圓柱體但長短、粗細具有差異性(圓柱的高度不同或直徑不同)或者排列的次序存在差異(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這樣就會進一步引導孩子運用“了解”和“思考”能力對事物進行判斷。因此,感官教具的使用集中重點在兒童的“工作過程”中,而不是注重結果。希望家長和教師能夠重視這一點,否則就會弄得“本末倒置”。最後我們學使孩子了解數的概念僅是我們數學教具的第一個步驟,接著我們將會循序漸進地幫助兒童了解數的意義(量)與數的字形(符號)之間的關係,最後再進入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的教學中。因此,我們的“兒童之家”囊括了數學上的許多基本概念的數學教具,它們為孩子掌握良好的數學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幫助。目前,有些教育者持有這樣的觀點:在兒童教育中,教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給孩子提供教具並不需要計劃,也不要受到任何限製,給他們大量的教具進行練習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我們認為為孩子提供過少或過多的教具都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教具的過少可能導致兒童學習上的停滯不前,教具過多會讓孩子出現猶豫不決、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教具是我們教師啟發孩子時利用的媒介,在設計和使用教具上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教具的外觀要能夠對孩子產生吸引;教具一定要對孩子具有教育意義。所以,五顏六色的教具不要使用,我們要使用簡單樸實、色調純淨的教具,如此才能夠突顯教育目標;提供給兒童用的教具就要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因此要考慮到兒童的能力等方麵來決定教具的大小、尺寸、重量等;在設計上,每一個單獨或聯合使用的教具,都要具有各自的步驟和順序;而且不管在設計上還是使用方法上,都要做到遵循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使孩子們能夠了解步驟,培養他們重視秩序的觀念,從而間接地培養起孩子的“內在紀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