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按自己的節奏發展 大人不要代勞(1 / 1)

對於兒童來講,手的運動是其自身勞動的本能,也是其第一次的展現,倘若成年人不能理解這點,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成年人就會給兒童帶來許多不該有的阻礙。成年人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和製定行動的方案,往往會通過捷徑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行動來達到目的,就是所謂的“最大效益法則”。因此成年人在看到兒童正在努力完成成年人認為是非常幼稚且很容易完成的事情時,就會試圖幫助兒童去完成,成人經常表露出對兒童做這樣毫無意義的事情的不解和奇怪。例如:當一個兒童發現桌布斜了,他就會想桌布應該怎樣鋪,並且嘗試用自己記憶中的方法把它鋪整齊。雖然做得很慢,但是卻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熱情去做,並一直把桌布鋪平才罷休,對這個發展階段的兒童來說,這是一種讓人非常興奮的行動。即便沒有成人幫助,兒童也能通過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當兒童嘗試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成年人往往沒有為孩子的這種正確舉動高興,反而認為孩子穿得慢而且穿得不好,這樣的想法完全是畫蛇添足。兒童在非常投入和高興地做著可以促進發展的活動時,成年人就會打斷其行為替他動手去做。對於強大的成年人來說,兒童隻能是被動的,沒有任何爭辯的能力。同樣,兒童在使儘渾身解數地脫衣服或者是梳頭時,成年人也會去阻礙他們行動。兒童的每次嘗試都會被大人阻止,而此時成年人顯得會很生氣,他們不僅認為孩子在做沒用的舉動,還很不理解兒童的節奏和做事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節奏,就像每個人的外貌一樣,這是固有的特征。節奏並不能隨便改變,我們往往會很高興彆人的節奏和自己的很相近,但是我們被迫去適應彆人節奏的時候,就會顯得非常彆扭。例如:我們跟一個半身不遂的人一起走路時,我們看到他用顫抖的手慢慢地舉起水杯喝水,並把水灑出來。當我們看到他蹣跚地走路,他的行動與我們靈活的行動產生鮮明的反差,這會使我們感到難受。於是,我們就會想儘辦法用自己的節奏來取代他的節奏,給予他支持和幫助,使他從痛苦中擺脫出來。成年人對兒童的做法也是如此,成年人主觀地認為兒童在做笨拙的、沒有效率的行動,於是擅加阻止,成人此時的行為就好像是在趕走一直令人厭惡的蒼蠅,但又不想去傷害它一樣。與之相反的是,成年人能夠接受兒童強烈且快速的節奏行為,也可以忍受快速節奏所帶來的對周圍環境的乾擾,此時,成年人會默然接受,因為這是他能夠接受和理解的,對於兒童有意識的行為,成年人最終會加以影響,但是,對於兒童行動緩慢,成年人就會表現得忍無可忍,強加乾涉。成年人的這種做法不僅無法滿足兒童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還會阻礙兒童主觀意識的能動性,他們的做法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兒童的任性行為,比如他們不想要彆人幫他洗澡、穿衣、梳頭而號啕大哭,這是兒童在做抗爭的表現,表明兒童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幫助自己成長,但我們誰也沒有想到,這種對兒童無用的幫助恰恰是阻礙其發展的根源,會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麵效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