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處的那個人很和氣,比一般酒店接待處的人和氣。他記得我們兩年前來過這裡,關照我們說自那時以來許多事都起了變化。大禮堂改裝成了不同功能的小會議廳,還造了一個華麗的遊泳池。我們好奇要看,穿過一個明亮的大堂,朝著花園有一排大玻璃幕牆。大堂儘頭一座大樓梯下去就是遊泳池,很大,鋪著方形地磚,玻璃天花板。薇拉提醒我:“上一次這個地方還是一座小玫瑰園。”我們在房裡安頓後又走進花園。綠色露台朝著塞納河方向傾斜。景色很美,令我們心曠神怡,想多走一會兒。幾分鐘後,突然出現一條公路,車輛來往不斷,我們掉頭往回走。晚宴很精致,每個人衣冠楚楚,仿佛要向舊時代致意,餐廳天花板下還戰栗著那時的回憶。我們的鄰座坐了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其中一個直著嗓子唱歌。服務員端了盤子俯身對著他們的桌子。母親目不轉睛盯著他看,要他對孩子說句表揚的話,孩子見有人看著很自豪,站到椅子上麵,更加提高嗓門。父親的臉上露出一絲幸福的微笑。波爾多佳釀,鴨肉,還有一道酒店秘製特色甜點,我們閒聊著,心滿意足,無憂無愁。然後回到房裡我打開電視看了一會。電視裡還是孩子。這次是黑人孩子,餓得奄奄待斃。我們逗留城堡時,正好碰上那時好幾個星期,天天播放一個遭受內戰與饑荒蹂躪的非洲國家的孩子情況——國家名字已經忘了(這一切過去至少已有兩三年了,所有這些名字誰記得住呢!)。孩子們骨瘦如柴,毫無生氣,再也無力揮手趕走在他們臉上散步的蒼蠅。薇拉對我說:“這個國家的老人也有死的吧?”不,不,這場饑荒引人入勝的地方,使它在這個世界幾百萬場饑荒中彆具一格的地方,就是死的隻是孩子。儘管我們天天看新聞,但從未在熒屏上看到一個成年人受苦,這恰好證實了這種見所未見的情境:於是這是完全正常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孩子,奮起反抗老人的這種殘酷無情,憑著本性自發地開展了著名的“歐洲孩子給索馬裡孩子送大米”運動。索馬裡!是的,沒錯!這句了不起的口號讓我找回了迷失的名字!啊,這樣的事竟也忘了,豈不可惜!他們買了一袋袋大米,數不清的一袋袋大米。做父母的看到他們的孩子心懷全球一家的團結精神,留下深刻印象,也捐了錢,所有的機構都各自提供幫助;大米集中到學校裡,運輸到港口,裝船駛往非洲,每個人都能夠追蹤大米輝煌的史詩曆程。緊接著瀕死的孩子以後,熒屏上全是六七歲的女孩,穿得像成年人,裝模作樣像賣弄風情的老婦人,哦,當孩子的行為像成年人時真是妙極了,感人極了,滑稽極了,女孩子與男孩子相互親吻;然後出現一個男人,懷抱一個嬰兒,當他向我們解釋嬰兒尿臟了裹布用什麼方法洗滌最好時,一個美人走近來,微啟紅唇,吐出一條極其性感的舌頭,開始插入懷抱嬰兒的男人那張極其老實的嘴巴。“睡覺吧,”薇拉說,她關了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