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戰後(1 / 1)

袁譚自刎歸天後,戰事便沒什麼懸念了。

張昊兵馬迅速入城,疏通城中水患,以期望減小城中百姓的傷亡與損失。

同時也是順便搜尋袁譚麾下文武,看看還有沒有活著的人。

而張昊這時自然不會入城,隔著距離搖搖指揮便是。

先前觀望的山頭,便成為了臨時處理事務的地方。

“諸位,現在來看,我軍積蓄的水勢比朕預想中的還大了一點點,臨淄這一戰,恐怕城中傷亡不小呀!”

“傳朕旨意,此戰過後對於青州的撫恤,臨淄這裡加倍,且之後免除臨淄百姓賦稅三年!”

“此外,如今袁譚、袁熙已死,袁尚也被我軍生擒,僅剩下的一個高乾便不足為慮了,對於接下來有關青州刺史的人選,不知諸位可有建議?”

如果算上即將擁有的青州,張昊現在手下有八個州。

其中遼州刺史是徐邈,幽州刺史是劉政,冀州刺史是國淵,並州刺史是田疇,司隸校尉為沮授,新得的雍、涼二州刺史則分彆是常林與韓珩。

其中除了常林,其餘人都跟隨張昊好幾年了。

這時,

李儒在思索一陣後向張昊建議道:

“啟稟陛下,因為臨淄這場戰事,臣認為在青州刺史的人選上,或許陛下應當選擇州中百姓熟悉一點的人擔任。”

“如此百姓與為政的官吏之間一開始便多了些信任,而陛下政令下達,再由州中官吏執行,便能達到政令通達的效果,從而最大程度減小臨淄一事的影響。”

李儒說完,張昊立即想到了一人,便是之前從北海國趕來的王修。

但還沒等張昊考慮王修是否夠資格,司馬懿卻出言反對道:

“啟稟陛下,臣同樣認為文優先生言之有理,但文優先生忘了此前的三互法了嗎?”

“若選擇青州百姓熟悉的人擔任刺史一職,一旦所選之人生出異心,恐釀成大患!”

“不如陛下從袁氏舊臣中另擇一人,這樣還能安撫袁氏一眾舊臣的人心。”

其實張昊之所以問出有關青州刺史的人選這個問題,是因為雖然水淹臨淄是張昊乾的,但如果存活的臨淄百姓想將這個怒火發泄出來,張昊便需要一個中間人來承擔這份怒火。

畢竟他不能直接與百姓起衝突,這樣對整個治下都不好。

而外派他州之人來擔任這個刺史,對張昊不滿的百姓一開始便會將這個刺史當做張昊的人,那麼在政令下達後說不定會暗中搗亂,影響政令通行的效率。

畢竟曆經數年實踐,張昊治下自有一套自己的為政措施。

為了儘快讓飽受戰火的青州從戰後恢複過來,遵守自己的政令,那麼一州刺史這個人選上就得好好選擇了。

就在張昊想要問問袁譚舊部中還有哪些人存活時,外麵有小卒來報。

“啟稟陛下,此前求見過陛下您的王修,再次求見!”

“準!讓他進來吧,恰好朕也有要事問他!”

不多時,

王修入帳再見張昊,張昊先開口問道:

“叔治,不知你這次前來所為何事?”

“如今袁譚已死,朕知你忠義,也知你之能,今天下未定,百姓正需要你這種賢能的人領導,才能很快恢複以前安定的生活,為了天下百姓,助朕一臂之力吧!”

之前王修本來被張昊說動想要勸降袁譚。

可當走到臨淄城下時,袁譚疑惑王修是怎麼能從張昊的層層包圍中進來的,又得知了王修想要勸降的想法,袁譚便認為王修是個不忠不義的叛徒。

不僅緊閉城門不讓王修進城,還對王修大罵,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王修才沒有傻傻進城,從而保住了一命。

張昊說的話很誠懇,王修在沉吟片刻答道:

“回夏主,在下曾受袁氏厚恩,不能不報!”

“懇請夏主容在下為主君袁譚收斂屍骨後,再為夏主效力,如此也算是還了袁氏的恩情!”

聞聽王修所言,張昊自無不允,繼續說道:

“叔治,樂安國的壽光、益國兩縣現為此前的樂安太守管統所占據,對於管統,叔治應當不陌生吧?”

“袁熙死後,管統依舊據城而守,你可否替朕說其來降?”

“此外袁氏臣子中,朕欲擇一人擔任青州刺史一職,叔治可有推薦的人選?”

說降管統算是張昊交給王修的第一個任務,而曆史上就是王修說降了管統,算是專業對口。

因此王修一口應下,接著在回憶一陣後回答起了張昊的第二個問題。

“啟稟陛下,若崔季珪未曾殞命城中的話,想來刺史一職由其擔任足矣!”

崔季珪乃是崔琰,出自清河崔氏。

史上袁紹死後,袁譚、袁尚還爭著想得到崔琰這號人物為自己效力,由此可見這人還是有點東西的。

而王修也考慮到了三互法的問題,恰好清河郡屬於冀州,不屬於青州。

很快,

入城搜尋袁譚麾下文武的人回來了。

像王修剛才提到的崔琰,還有陳琳,陰夔等人不像袁譚那麼勇,敢正麵硬剛張昊放來的洪水,他們早早就前往了兩側的城牆上躲避水災。

因為洪水發來的方向算是與兩側城牆平行,所遭受的衝擊力度沒那麼強,幾乎是整個臨淄城中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僥幸撿回一條命。

除此之外,

袁譚麾下的郭圖、辛毗、淳於瓊等人則不幸葬身水中!

總之,

有張昊的提前提醒,袁譚麾下文武中,聽人勸的大多都活了下來,但沒聽勸的,或是被袁譚強製駐守正麵城牆的將校兵卒就沒那麼幸運了。

另外這裡還有一則趣事。

得知陳琳存活,禰衡特地放下手中事務跟著張昊第一時間接見了這些俘虜。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