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鮮於輔、鮮於銀!爾等留在城外主持大軍,負責接應!”
“管亥!你親自把守住城門,務必不能有失!”
“典韋、潘鳳,隨我進城!”
張昊披甲上馬,命令下達完後帶著一眾精銳直奔饒陽城中。
覆滅一個勢力,最重要的是獲得它覆滅後的所有資源。
而這些資源,人才、兵力、錢糧等等都與勢力之主有關。
耳聽為虛,眼見方為實!
公孫瓚被說的再如何消沉,隻有真正見過後才知道他的心態究竟是怎樣的?
如果公孫瓚真就徹底擺爛,投了袁紹,那他的一切也會歸屬於袁紹。
但這不是張昊希望看到的,袁紹也是同樣的心態。
至於為什麼不先對公孫瓚動手?
誰先動手,誰就與公孫瓚的餘部為敵為友的幾率參半,要承擔風險。
一起動手,得不到那就毀掉,我得不到的,彆人也彆想得到!
最終不過是一場混戰而已,誰怕誰啊?
所以,這個就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
類似於不怕兄弟苦,就怕兄弟開路虎。
...
此時,
隨著張昊、袁紹親自入城,城中兵戈聲已止,雙方短暫進入休戰時間。
馬蹄踏踏,街道兩側的房屋中有膽大者透過縫隙向外張望。
感受到一對對黑暗中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張昊頓時生出一種很不自在的感覺。
就好像...哪裡不對勁一樣...
“通知麴義,再抽調一些人進來,直通城門口的這條通道務必要保證順暢!”
為了防患於未然,張昊又囑咐了一句,身邊立即有騎手返回城外傳令。
很快,
城中心的高聳閣樓映入眼簾。
在張昊對麵,袁紹也剛好抵達。
“張昊!既然走到了這裡,那咱們兩軍暫且休戰,先一同會一會公孫瓚如何?”
“袁公所言甚是,我張昊也是這個意思!”
張昊端坐在馬上,儘管年齡小於袁紹,但身上的威儀不落袁紹絲毫。
袁紹心中暗道:這張昊是個勁敵啊!
接著,
兩人同時把目光望向眼前的閣樓。
瓊樓玉宇算不上,但嶄新的用料和精良的做工隨意一眼就能看出。
張昊與袁紹對視一眼,各自抬手一招。
“攻進去,活捉公孫瓚!”
“殺進去,敢有阻攔者,成全他們的忠義!”
兩方各自派出了一屯兵卒破門而入,裡麵馬上就傳出了刀兵相接的聲音,公孫瓚還有近百人護衛著他。
趁著這個時間,張昊與袁紹就像關係友好的鄰居嘮嗑家常一樣,又聊了起來。
隻不過,
語氣是友好的語氣,說的話卻是含槍夾棒、明嘲暗諷。
“袁公,前番我麾下文書禰衡所作檄文,不知你看了沒有?袁氏是大族,四世三公,袁公乃名門孤嗣,點評一二如何?”
“嗬嗬~~檄文我自然看過,然我認為其中內容黑白顛倒、狗屁不通!更可笑的是每當我看見這篇檄文,就好像看到了一隻學人穿衣服的猴子一樣,你說可笑不可笑?”
“哈哈~~謝袁公點評!袁公說黑白顛倒,那檄文一定一語中的;袁公說狗屁不通,那內容一定邏輯通順、精彩萬分,袁公說的話往往得反著聽呀!”
“你...哼!”
袁紹氣結,紅了脖子。
...
也就在兩人交談的時候,閣樓頂端。
有一人悄悄探出腦袋,掃視著下方人群,很快便將目光鎖定在了張昊身上,嘴中小聲念叨著什麼。
“張昊...張昊...”
“昔年你殺我兄弟,射我臂膀,今日就還債來吧!”
樂何當說完,俶爾起身,挽弓搭箭指向張昊。
不過,
張昊的親衛營一直有人警戒著閣樓,任何位置都沒放過,在樂何當露麵的第一時間就大呼提醒道:
“樓上有人!保護主公!”
這一喊,閣樓下的兩方人馬頓時方寸大亂。
張昊習慣性地斜身一倒,落於馬肚之下掩護要害,早有防備的親衛趕忙舉盾護衛。
隻是...
樂何當賈人出身,箭術實在不敢恭維,射出來的第一箭連張昊的馬都沒擦到。
而第二箭才剛剛上弦,一支強勁的箭矢忽然自下而上射來,樂何當吃痛向後倒去,手上的動作也隨之一慢。
“哼!區區鼠輩,也敢暗箭傷人?”
“保護袁公!”
張昊對麵,袁紹身邊的文醜放下手中弓箭,神色傲然。
文醜救了張昊?是也不是!
畢竟樂何當在射箭之前沒有指名道姓,誰知道他究竟是想射誰?
萬一下一個就是袁紹呢?
所以最好先下手為強,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小插曲過後,閣樓中的廝殺漸漸停息,聽到的是兵卒上樓的腳步聲。
然而,
閣樓頂端這時再次現出一人的身影,正是曾經的白馬將軍公孫瓚。
“哈哈哈~~~張昊!袁紹!”
“我公孫瓚等你們多時了,可敢上樓一敘?”
儘管樓頂距離地麵有數丈之遙,但公孫瓚的模樣還是略微能看清的。
他,
並沒有想象中的胡須拉碴,潦倒失意!
袁紹眯著眼睛仔細觀察,又瞧了一眼張昊,他也感覺到公孫瓚有些不太對勁,於是先試探著喊話道:
“公孫伯圭,事已至此,可願降否?”
“我敬伯圭用兵之能,若伯圭願降,我袁紹可效仿昔年高皇帝拜將韓信,封伯圭為大將軍,屆時你我聯手,天下何愁不定?”
“伯圭!公孫伯圭,吾之所言,一片肺腑,三思啊!”
與袁紹的勸降不同,張昊反倒安靜得多,臉色凝重地打量著周圍環境。
公孫瓚的樣子跟想象中完全不同,事出反常必有妖!
張昊直接道:“公孫瓚!自古以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大局已定,你已失幽、冀民心,難道還妄想著翻盤不成?”
張昊這話是實話。
失去幽州民心主要是囚禁了劉虞,失去冀州民心則是停戰期間不恤百姓,又縱容手下兵馬劫掠鄉裡,就連趙雲都因為這些事對公孫瓚大失所望。
畢竟一開始投奔公孫瓚的時候,趙雲說的就是:
‘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急,我們常山人經過商議,是為了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而不是疏遠袁紹偏向將軍您!’(注:原文複製到了本章作者說)
再翻譯過來就是,
趙雲是代表整個常山國,不是代表個人投靠的公孫瓚。
投靠公孫瓚,認可的是對方的行政措施,以政令為主,而不是以人為主。
此時,閣樓之上。
見張昊、袁紹都沒有上樓的意思,公孫瓚細細品味著張昊剛才說的話。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嗎?嗬!”
“是啊!敗者,為——寇!”
“可寇,會是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