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我軍此戰傷亡不小,還要繼續往薊縣進發嗎?”
剛統計完麾下重步損傷的管亥前來向張昊複命。
相比其餘幾將,管亥是唯一一個親自上場搏殺的將領。
很少發言的典韋是親衛統領,不到危急時刻不會上場。
麴義負責左翼防線,要對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整個戰場把控就交給了徐晃,坐鎮中軍指揮調動。
而張昊,
大纛不倒,軍心不散。
“暫且停下吧,將士們需要治療傷勢避免後續傷亡,我們這點兵力就算到了薊縣也乾不了什麼。”
“派出騎手向遼東傳信,雖然休整時間不長,但我需要征戰了三韓之地的兵卒即刻支援幽州戰場,就讓...嗯...如果東部鮮卑的戰事沒什麼懸念,就讓張合帶領休整的遼東兵前來吧!”
“然後再派騎手回返肥如,之前不用幽州降兵是怕出現什麼意外,現在公孫瓚把幽州兵當成棄子消耗,兩相對比,肥如的幽州兵能為我們所用了,讓鮮於銀帶兵一萬前來。”
“同時打探出管承的水師行至何處?召集異族兵馬的閻柔又在乾些什麼?”
張昊吩咐完,自有傳令騎手依令行事。
這一戰雙方不分勝負,
張昊知道了公孫瓚的實力,公孫瓚也知道了遼東軍的厲害,大家心裡都有了個底,都在為接下來的戰事做準備。
公孫瓚直接撤兵回薊縣,
為了穩固麾下軍心,傳信單經加快冀州兵北上的速度,同時,又將幽州兵全部派往冀州戰場。
另外他的白馬義從也需要補充,三千數額是固定的,但並不代表三千人都折損完了白馬義從就成了曆史。
既然是精銳,都會預備有候補人員。
......
數日後,
無終縣,張昊等來了鮮於銀的一萬幽州兵以及謀士田豐、沮授。
“鮮於銀將軍,你兄長鮮於輔的傷勢如何了?可有性命之憂?”
“謝張將軍關心,吾兄已無大礙,隻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靜養,期間他曾醒過一次,讓我對您解救劉使君而來致以感謝。”
鮮於銀這話,或者說他兄長鮮於輔的感謝很有意思。
對於張昊來幽州的真實目的閉口不談,隻談解救劉虞這一口號。
張昊是真來解救劉虞的嗎?
當然不是,
張昊之心,幽州百姓皆知!
不過這也算是變相的認可了張昊入州一事,至少在公孫瓚與張昊之間,他們會站隊張昊。
張昊對鮮於銀繼續說道:“鮮於銀將軍,無終縣一戰公孫瓚麾下的幽州兵是個什麼情況你也知曉了吧?”
“公孫瓚勢大,在幽州我遼東軍兵力不足,多的我不敢保證,但你們在我麾下絕對不會被當成棄子!”
“還有,對於劉使君,我可以用我的過往信譽向你們保證,隻要能成功將其解救,他的性命你們大可放心,屆時他若願意繼續留在幽州我也欣然同意,隻是得安分一點。”
“畢竟有一點你們是必須知曉的,當今天下的格局如曾經的秦末、王莽時期一般,幽州要想不被戰火波及,靠劉虞是守不住的!”
鮮於銀不敢多接話,唯唯諾諾地點頭應是。
這時,
田豐拿著幾封信件走來。
“將軍,管承的水師傳來消息,他們已至漁陽郡泉州城近海,沽水出海口附近。”
“隻要您一聲令下,他們可沿著沽水逆流而上,過雍奴,直抵薊縣近郊。”
張昊略一思量,“暫且不用,讓他們拿下泉州城以壯聲勢足矣。”
田豐接著說道:“另外您所說的閻柔也傳來了消息,數日前他們在漁陽郡獷平附近大破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正兵臨郡治漁陽城下。”
張昊眉開眼笑,“哦?閻柔乾得不錯嘛,這下我遼東軍三路齊出,公孫瓚可有得受了。”
田豐放下書信,上前建議,“將軍,當前形勢對我們有利,當繼續擴大優勢!”
“閻柔所部皆為異族兵馬,要想攻破漁陽城可不容易,我們應該予以支援,同時四處出擊擾亂整個幽州局勢,使公孫瓚疲於奔命!”
張昊有些猶豫,“可這樣做不會被公孫瓚找準機會,逐個擊破嗎?”
田豐搖了搖頭,“我觀將軍麾下精銳都集中在這無終城中,閻柔所部是異族兵馬,高覽所部是冀州降兵,戰力相差太大這更容易被公孫瓚逐個擊破。”
“況且前幾日那一戰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傷亡不小,即使補充兵員整體戰力也有所下滑,我們將精銳平攤到各路,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程度的優勢!”
張昊思考一陣,“那就如元皓先生所言吧!”
“麴義,你率領本部兵馬支援閻柔,離開前再從鮮於銀將軍麾下抽調三千人。”
“鮮於銀,勞煩你帶三千人前往泉州,彙合我部將高覽自行尋找戰機。”
“徐晃,你率領遼東精騎出擊,離我軍不要太遠,好成掎角之勢。”
張昊說完,一眾將校抱拳領命。
沮授忽然出聲,“將軍,不知您這一戰最終是想要達成何種目的?拿下幽州?亦或者消滅公孫瓚?”
張昊反問,“那公與先生覺得我應該達成哪種目的?”
沮授為張昊分析起局勢,“今袁紹在南,我軍在北,冀州西麵還有過不去的張燕,公孫瓚夾在中間處境殊為不易。”
“公孫瓚的重心目前放在了幽州,袁紹若想取青、冀兩州此時便是最好的時機,可如此我們就成了袁紹手中對付公孫瓚的那把刀。”
“我們與公孫瓚相鬥,袁紹坐收漁利,將軍難道自願這樣嗎?”
張昊站起身來,當即否定道:“袁紹他想得美!我在幽州跟公孫瓚打生打死,他在旁邊輕而易舉地獲得兩州之地,這世上怎會有如此美好的事!”
“所以...公與先生的意思是,不消滅公孫瓚並將其趕到冀州去,驅虎吞狼?”
沮授麵帶微笑地點點頭,“正是如此!”
“將軍取下幽州需要安穩治下人心,若能將公孫瓚趕到冀州去與袁紹相爭,此消彼長之下優勢漸歸於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