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伽勒裡烏斯征討意大利铩羽而返(307~308A.D.)(1 / 1)

事態的嚴重性逼使伽勒裡烏斯不得不親自出麵解決,他率領戰力強大的軍隊(都是剛從伊利裡亞和東方調來),揮軍進入意大利,要為塞維魯報仇,懲處反叛的羅馬人。他像個蠻族那樣用暴怒的語氣,表示他的意圖是要以武力鏟除元老院,消滅作亂的民眾。馬克西米安非常具有技巧性地設置了一套防禦體係,入侵的軍隊發現居民充滿敵意,到處都是工事,行進極為不便。雖然他排除萬難抵達了納爾尼,離羅馬不到60英裡,但在意大利所能掌握的疆域,隻限於營地附近很狹小的地區。感到入侵行動遇到的困難愈來愈大,高傲的伽勒裡烏斯開始做修好的打算。他派遣兩位階層很高的軍官,去晉見羅馬的君王,說要召開一次會議來解決爭端,同時宣稱伽勒裡烏斯還是像父親那樣關心馬克森提烏斯,對他的要求一定會慷慨應允,這會比他從勝負難分的戰爭中獲得的利益還要多。(有位不知名的曆史學家在留下的殘篇中,提到雙方曾經有過協議,這並不是傳聞軼事,可信度很高。)伽勒裡烏斯提出的主張遭到馬克森提烏斯的強烈反對,偽裝出的友誼被對方藐視而加以拒絕,過不多久他發現要不是及時撤退,就會落得跟塞維魯一樣下場。過去羅馬人用銀彈攻勢打垮很多貪婪的暴君,現在要如法炮製來對付伽勒裡烏斯。馬克西米安名聲響亮,他的兒子長於計謀,私下用大批金錢收買,並同意事後給予更多賞賜,這些加起來的效果,不僅熄滅了伊利裡亞軍團的銳氣,也使他們的忠誠打了折扣。等伽勒裡烏斯最後下達撤退命令時,他發現要這些老兵不背棄他們的連隊,確實要費很大的工夫,即使這些部隊在他指揮之下,過去曾經贏得長勝的英名。當時有位作者指出這次遠征之所以失敗,還有兩個原因,雖然一位審慎的曆史學家不會接受這種說法。第一個原因是說伽勒裡烏斯隻熟悉東方的城市,所以對偉大的羅馬的認知產生了偏差,發現他的部隊不適於圍攻這個巨大的首都。但是要知道,範圍廣大的城市隻會提供敵人更多的進攻路徑,所以羅馬長久以來,習慣上對迫近的征服者開城降服。(譯注:羅馬人開城投降均指內戰而言,外敵入侵以漢尼拔之威脅最大,但從未迫近羅馬城。)人民靠著短暫狂熱所激發的鬥誌,根本無法對抗紀律嚴明又英勇善戰的軍團。第二個原因是軍團本身感到害怕和悔恨,他們就像共和國有孝心的兒子,不忍去冒犯神聖的年邁雙親。但我們很容易想起古老的內戰,黨派的狂熱和軍事服從的習性,都能把土生土長的羅馬市民變成勢不兩立的仇敵,要說外鄉人和蠻族會特彆體諒,誰都不會相信。而且在他們帶著敵意進入此地之前,並沒有見過意大利,所以根本不會產生任何感情。要不是基於某種利害關係,對行為產生約束,他們就會用愷撒的老兵所說的話,來回答伽勒裡烏斯:“若我們的將領想要率軍前往台伯河岸,我們就會先去準備營地的位置。隻要他決定推倒哪一段城牆,我們準備好工具就去乾,一點都不會猶豫。哪怕是敬愛的羅馬城,也照乾不誤!”這是著名詩人盧坎寫的詩句,非常忠於曆史真相,即使因而受到指責,也不損他在文壇的地位。伽勒裡烏斯的軍團在撤退的過程中真是無惡不作,慘絕人寰。他們強奸婦女,殺害平民,搶奪財物,將意大利的牲口驅趕一空,所到之處放火燒村,想把這個無法征服的地區,完全夷為片瓦不留的平地。馬克森提烏斯率軍在後麵跟進,但是行動非常謹慎,不願逼驍勇的老兵部隊做困獸之鬥。他的父親正第二次訪問高盧,希望能說服集結在邊境的君士坦丁堡大軍采取行動,聯合起來獲得最後的勝利。但是君士坦丁隻聽從真理的指引,不會因憤怒的情緒而采取行動,所以堅持明智的理念,那就是分裂的帝國要維持權力的平衡。況且伽勒裡烏斯的壯誌消沉,不再是個可畏的目標,也就無須再對他產生恨意。(拉克坦提烏斯和佐西穆斯都提到此事,後者暗示君士坦丁在與馬克西米安的正式商談中,答應向伽勒裡烏斯宣戰。)伽勒裡烏斯的心誌堅如鐵石,但重視可貴的友情。李錫尼在個性和風格方麵雖與他不儘相似,仍獲得他的賞識和敬重。他們是在一生之中的黃金時代,也就是年輕默默無聞時就建立起了密切關係,共同經曆了軍旅生涯的自由和危險,這使友情更為堅實。他們的發展步驟幾乎相同,曆練各種職務都得到很大的成功和榮譽。等伽勒裡烏斯被授予帝王尊榮,立刻想起這位戰友,要設法將他提升到同等的地位。在他權力到達巔峰的那段時期,認為愷撒的頭銜已經配不上李錫尼的年齡和功勳,準備將君士坦提烏斯的位置留給他,統治整個西部帝國。當皇帝親自指揮意大利戰爭時,將多瑙河的防務托付給他的好友,等到遠征無功而返,就把塞維魯死後留下的空位授予李錫尼(公元307年11月11日),立即要他負責指揮伊利裡亞各行省。(蒂爾蒙特證明李錫尼跳過西澤這個位階。伽勒裡烏斯從意大利撤軍後,在公元307年11月11日直接封他為奧古斯都。)李錫尼擢升的消息傳到東部,當時馬克西明正用高壓的手段統治著敘利亞和埃及,馬上顯示出嫉妒和不滿的態度,不願屈就愷撒這個較低的位階。他對伽勒裡烏斯使出祈求和爭吵的手段,甚至不惜惡言相向來強要奧古斯都的頭銜。(當伽勒裡烏斯宣布李錫尼跟他一樣是奧古斯都以後,想讓兩位年輕的副手君士坦丁和馬克西明加上奧古斯都之子的新頭銜。但是馬克西明很快告知,他已經接受軍隊推戴為奧古斯都,迫得伽勒裡烏斯像對君士坦丁一樣,隻有承認既成的事實。)實在說,這是頭一遭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羅馬世界由6位皇帝統治(308 A.D.)。在西部帝國,君士坦丁和馬克森提烏斯對他們的父親馬克西米安,外表裝出一副恭敬的樣子;而在東部帝國,李錫尼和馬克西明對他們的恩主伽勒裡烏斯,倒是真正唯命是從。利益的對立和最近戰爭所產生的新仇舊恨,使得帝國分為兩個敵對的權力集團,但是相互之間的忌憚又使得局麵看上去一片平靜。這種貌合神離的態勢,一直維持到兩位年長的君王死後,剩下的幾位副手自然就會改弦更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