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米安第一件功績,雖然當時的史學家對此的記述隻有寥寥數語,但是其性質非常獨特,值得在曆史上留下記錄。俗稱巴高達(巴高達這個稱呼在高盧一直用到公元5世紀,意義是“叛黨”或“叛徒”。有些學者認為這個字源於凱爾特語的巴高德,意思是“亂哄哄的會議”。)的高盧農民發生暴動,經他鎮壓後得以平定(287A.D.)。當時的狀況與14世紀英國和法國遭遇的情形大致相似。歐洲有不少約定俗成的規則淵源於凱爾特蠻族,封建製度就是其中之一。愷撒征服高盧時,這個人口眾多的民族通常分為3個階層,即教士、貴族和平民。最高階層的統治靠宗教,次一階層靠武力,第三也是最後階層的平民,在公共會議中既沒有發言權也沒有表決權。因此,平民在受到債務的壓迫,或是畏懼暴力的侵害時,很自然地會請求有力的首領給予保護,於是保護者對被保護者的個人或財產,就如同希臘和羅馬的主人對奴隸那樣,享有絕對的權利。(愷撒在《高盧戰記》裡提到,海爾維第亞人的族長奧傑托裡克斯把1萬名奴隸武裝起來擔任守備。)因之,這個民族的大部分人民淪為奴隸,被迫長期為高盧的貴族奉獻勞力。他們不是受到鐐銬的囚禁,就是為嚴苛的法律所限製,終身不得離開貴族的田產。從伽利埃努斯在位到戴克裡先時代,高盧長期受到內憂外患的煎熬,農奴的境遇更為淒慘,在主子、蠻族、軍隊和稅吏的交相壓榨下,已到無以為生的地步。這些農民由忍無可忍而至絕望之境,在暴怒之下拿起農具當作武器。群眾四處揭竿而起,農夫和牧人變成步卒和騎兵,舉火將荒涼的村莊和沒有防備的市鎮付之一炬,到處蹂躪不亞於凶狠的蠻族。他們本為維護人類的天賦權利而起義造反,但是所使用的手段極為殘酷。高盧貴族害怕報複,有人到堅固的城市尋求庇護,也有人遠離這片已成無政府狀況的野蠻區域。農民的統治根本毫無章法可言,兩位首領膽大妄為,愚昧無知到竟敢僭用皇帝的服飾。(現在還有伊利阿努斯和阿曼達斯所鑄造的獎章留存下來。)等羅馬軍團兼程趕到,他們的勢力登時煙消雲散。團結而有紀律的部隊擊潰烏合之眾,輕易贏得勝利,隻要發現帶有武器的農夫,一律嚴懲重辦,已成驚弓之鳥的餘眾潛回故鄉。他們本來為爭自由而反抗,舉事失敗後,更難逃脫被奴役的命運。雖然有關的資料很少,但我們依然能夠從中發現一些這次戰爭的細節,之所以此次起義聲勢浩大,就是因為民眾的情緒在被激發以後,是如此堅強而一致。但是我們也不會相信,兩位首領伊利阿努斯和阿曼達斯都是基督徒﹔也不會說這次叛亂是為了爭取基督教提倡人性自由的仁慈原則而被挑起,就像在路德(譯注:就是馬丁·路德(1483~1546A.D.),德國人,是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創始人,公布“九十五條論綱”抨擊教廷發售贖罪券,否定教皇權威,將《聖經》譯成德文。)那個時代所發生的宗教戰爭一樣。雖然教會教誨我們人類有天賦的自由權利,但是一旦戰爭發生則絕不心慈手軟。九-九-藏-書-網馬克西米安剛從暴動農民的手裡收複高盧,卻因卡勞西烏斯的叛亂而失去不列顛(287 A.D.)。自從普羅布斯當政,法蘭克人魯莽的海上行動獲得成功以後,他們那批膽大包天的同胞,就建構一支由輕型雙桅帆船組成的小型艦隊,不斷蹂躪鄰近海洋的幾個行省。(奧勒利烏斯·維克托稱他們是日耳曼人,優特羅皮烏斯把他們叫作撒克遜人。但後者活在下一個世紀,可能是用他那個時代的說法。)帝國為了擊退這些不斷的零星入侵,需要整建一支海軍兵力,審慎而勇敢地進行各項相關措施。布倫正對著不列顛海峽,皇帝選擇此地配置羅馬艦隊,委派卡勞西烏斯負責指揮。他是一位出身寒微的梅納皮亞人(優特羅皮烏斯、奧勒利烏斯·維克托和優米裡烏斯這3個人,對卡勞西烏斯的出生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斯蒂克利博士認為他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是具有不列顛皇室血統的君王。),對航海和駕駛有高明的技巧,作戰像士兵那樣勇敢。這位新上任的海軍將領的操守有問題,因為當日耳曼海盜離開港口,出海劫掠時,他不予理會讓他們通過,等他們回程再加以襲擊,然後將獲得的戰利品大部分據為己有。卡勞西烏斯積累的財富可以視為犯罪的證據。馬克西米安準備下令將他處死,但這位機警的梅納皮亞人早已防備皇帝會對他下手。他將錢財散給所指揮的艦隊以獲得擁戴,同時又對蠻族許以好處,離開布涅格港向不列顛進發,說服駐防的軍團和協防軍加入他的陣營,然後無所顧忌地使用奧古斯都的頭銜,穿上紫袍當起皇帝,公開反抗那位生氣的君主法律和武力的製裁。(《頌辭集》第十二卷提到,那時的不列顛太平無事,故羅馬派駐的防軍兵力薄弱。)當不列顛分裂出去後,帝國才感覺到它的重要性,失去它確實令人氣憤不已。羅馬人一直懷念那個麵積廣大的島嶼,它在很多地方都有優良港口,氣候宜人,土地肥沃,能夠生產穀類和葡萄,貴重礦物產量豐富,茂密的草原有數不儘的牲口,森林裡到處都是野生動物和有毒的蛇類。當然,這些說法有的地方也言過其實。總而言之,他們對於失去不列顛數目龐大的稅收,心中感到極為懊惱。雖說他們也承認,像這樣一個行省,的確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王國。(演說家優米裡烏斯為了誇大君士坦提烏斯的英雄事跡,故意將不列顛的征伐說得很重要。雖然說的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應該要大聲表示讚同,但是事實上很難想象,英格蘭在公元4世紀初葉,能夠當得起這麼多推崇之詞。就是在150年前(譯按:意指17世紀初期),英國人也很難說自己的國家有什麼建樹。)不列顛在卡勞西烏斯的治理下,有7年繁榮的局麵,直到叛亂再起。這位不列顛的皇帝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域,在邊疆抵禦北方的喀裡多尼亞人,從大陸招來大量技術人員給予協助。他鑄造各種不同的錢幣,可以看出他的品位和財富,有些錢幣現在還存在。他生長在法蘭克人的邊界,喜歡模仿他們的衣著和習慣,所以與這個孔武有力的民族建立友誼。他把最勇敢的青年招募到軍隊裡服役,為了回饋這些有用的盟友,就把軍事訓練和海上作戰有關的技術,全盤教給這些蠻族。卡勞西烏斯仍舊據有布涅格和鄰近地區,他的艦隊在海峽橫行無敵,控製塞恩河和萊茵河的河口,肆虐沿海各地,威名遠播越過赫拉克勒斯之柱。在他的指揮下,不列顛奠定海權國家應有的地位,後來能掌握海上霸權,絕非毫無淵源。(卡勞西烏斯的獎章還有很多保留到現在,他本人成為非常熱門的人物,平生事跡都有人詳細研究。斯蒂克利博士特彆將這位不列顛皇帝寫成厚厚一卷,我用過這些材料,但是反對很多虛構的史實。)卡勞西烏斯帶走駐布涅格的艦隊,使羅馬沒有能力實施追擊和報複,等到花費很多時間和大量人力,建造新的艦隊下水後,(馬梅爾蒂努斯所編纂的《頌辭集》裡,第一篇頌辭是寫在馬克西米安海上整備完成時,所以演說者預測海戰一定會打贏,再下來這篇頌辭根本不提這件事,讓我們知道這次作戰沒有成功。)部隊又因不熟悉當地的天候和水文,被精練的叛軍打得潰不成軍。海戰失利後,雙方開始謀和(289 A.D.),馬克西米安對卡勞西烏斯大無畏的精神感到無可奈何,與戴克裡先商定將不列顛的皇權讓出,承認叛徒卡勞西烏斯也享有帝位的尊榮。(由於奧勒利烏斯和優特羅皮烏斯的敘述以及留存的獎章,知道雙方經過協商以後,暫時修好複交,但是不敢說有正式的書麵協議。)擢升兩位愷撒重新提振羅馬軍隊的鬥誌,馬克西米安親自坐鎮防備萊茵河一線,將不列顛戰爭全部授權給英勇的副手君士坦提烏斯負責。他采取的第一步行動,是奪取布涅格這個重要基地,越過港口的通道修築巨大的海堤,(譯注:愷撒的《內戰記》提到用建突堤來阻塞航道,使布倫迪西烏姆失去海運功能,水深的地方則用大型木筏連起來。)以阻斷外來的援軍。城鎮經過堅強的抵抗之後終於投降(292 A.D.),卡勞西烏斯的海軍實力有相當部分落到圍攻軍的手裡。君士坦提烏斯準備了3年時間,打造了一支適合的艦隊用來征服不列顛。他保護高盧的海岸,侵入法蘭克人的國土,使得篡奪者失去強大盟友的援助。就在準備快要完成時,君士坦提烏斯接到僭主死亡的消息(294 A.D.),認為是獲得勝利的預兆。就像卡勞西烏斯的謀叛一樣,屬下也比照辦理,結果他被首席大臣阿利克圖斯殺害。凶手繼承了他遺留的權力,連帶也遭遇即將麵臨的危險。但是阿利克圖斯才能不足,對內無法完全掌握局勢,對外也不能擊退外敵。眼看大陸對岸到處都是部隊和船隻,內心焦急萬分。君士坦提烏斯非常謹慎地將兵力分為兩部,這樣可以分散敵人的防備和抵抗。海軍統領阿斯克勒庇德圖斯是戰功彪炳的軍官,負責指揮分遣艦隊,在塞恩河口完成集結後,隨即向敵人發起攻擊。在那個航海技術非常不完善的時代,難怪當時的演講人要對羅馬人的無畏勇氣讚不絕口,竟敢在暴風雨季節利用側風發航。天候有利於這次遠征作戰,他們在濃霧的掩護下,避開阿利克圖斯派駐在懷特島(譯注:懷特島位於英國南海岸,是英吉利海峽最大的島嶼,也是英格蘭的屏障,羅馬時代稱為維克提斯島。)外以備迎戰的艦隊,在西部海岸某處安全登陸,等於是告訴不列顛人,他們就算有優勢的海軍力量,也無法保護自己的國土不受外敵的侵略。阿斯克勒庇德圖斯在部隊登岸後,立即將所有船隻付之一炬,宣稱遠征已有神明保佑,他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英雄行徑,更是讓後人產生無限的欽佩。篡奪者自己帶著部隊列陣於倫敦附近,準備迎戰君士坦提烏斯雷霆萬鈞的攻擊,因為君士坦提烏斯此時正親自率領布涅格的主力艦隊,即將到來。但是另外一支新到的敵軍已經開始登陸,急需阿利克圖斯親自到西邊來坐鎮,在這樣緊迫的形勢下,他不得不命令部隊長途行軍。他那一小股困惑而沮喪的部隊,遭遇到海軍統領的主力,接戰以後全軍覆沒,阿利克圖斯也隨著陣亡。如同往例,隻需要一次會戰就能決定這個島嶼的命運。等到君士坦提烏斯在肯特登陸,發現全島都是歸順的臣民,一致對大軍發出歡呼的聲音。征服者確能秋毫無犯,使大家相信現況不會有任何變化。終於,分離10年以後,不列顛又重回了帝國的懷抱(296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