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權辱國的條約拯救了約維安的軍隊,羅馬人這邊一直忠實地履行規定事項,嚴正放棄對亞美尼亞和伊比利亞的主權要求和聯盟關係。這些從屬的王國缺乏保護,暴露在波斯君主的大軍虎視眈眈之下,(阿米阿努斯的原始證據才具有決定性,克理尼的摩西和普羅科皮烏斯提出來的資料,隻能供參考。但是這些曆史學家把明顯的事實弄得混淆不清,同樣的事件會重複提出來,而且會引進無關的傳聞,所以在運用時特彆要謹慎小心。)麵臨喪權失國的命運。沙普爾率領由鐵甲騎兵、弓弩部隊和傭兵步卒組成的無敵大軍,進入亞美尼亞的國土。然而沙普爾常用的伎倆,就是戰爭和談判的交互運用,他認為欺騙和偽誓是帝王術最有威力的工具。他裝模作樣地稱許亞美尼亞國王明智而審慎的作為,用陰險的友誼提出再三的保證。毫不疑懼的提拉努斯竟然被他說服,把自己交到不守信義而又殘酷無情的敵人手中。在一次盛大的飲宴歡會之中,沙普爾將他逮捕,因為提拉努斯具有阿爾薩息德斯的高貴血統,特彆用銀鏈將他鎖住以示尊敬。後來提拉努斯被幽禁在埃克巴塔納的遺忘之塔,很快就結束了他那悲慘的一生,不是用自己的佩劍自殺就是被暗殺身亡。亞美尼亞王國成為了波斯的一個省份,由卓越的貴族和受寵的宦侍分享軍政大權。接著沙普爾毫不耽擱,進軍去平服黷武好戰的伊比利亞人,薩洛馬息斯獲得皇帝的允許統治這個國家,現在被優勢的兵力驅逐出境。萬王之王為了羞辱羅馬的尊嚴,故意把國王的冠冕放在卑鄙家臣阿斯帕庫拉斯的頭上。整個亞美尼亞隻有阿爾托格拉薩(阿爾托格拉薩可能就是阿爾塔格拉或阿爾迪斯,奧古斯都的孫子蓋烏斯曾在此地受傷。這個城堡在阿米達的上方,靠近底格裡斯河的一個源頭。)一個城市敢於抗拒入境的大軍,儲藏在那座堅固堡壘中的金庫,引發了沙普爾的覬覦之念。奧林匹婭斯是亞美尼亞國王的妻子,現在成為孀婦,處於險境,引起公眾的同情。他的臣民和士兵不惜決一死戰,被圍的殘部英勇地發起協調良好的突擊,波斯人在阿爾托格拉薩城下受到奇襲被迫後撤。但是沙普爾的兵力不斷增加,他不斷調來精銳的部隊,防守部隊的勇氣消耗殆儘,固若金湯的城牆屈服在敵人持續的攻勢之下。傲慢的征服者用烈火和刀劍摧毀了反叛的城市之後,隻留下不幸的皇後一個人被押走,而她在運道最好時,曾被指婚為君士坦丁之子的新婦。(蒂爾蒙特從編年史中獲得證據,奧林匹婭斯就是帕拉的母親。)沙普爾正為輕易征服兩個獨立王國而沾沾自喜,然而很快他就會獲得不同的感受。人民的內心依然堅定,始終保持著對波斯的敵對情緒,這個國家並沒有真正地歸順。他不得不信任的總督卻第一次抓住了機會,可以重獲他的同胞的愛戴,而且表露出對波斯的姓名永不磨滅的恨意。自從亞美尼亞人和伊比利亞人改變宗教後,都認為基督徒受到上帝的寵愛,而祅教徒則成為上帝最痛恨的敵人。教士對迷信的人民發揮影響力,一直在竭儘全力支持羅馬。隻要君士坦丁和阿爾達希爾的後裔,還在爭奪中間行省的主權,那麼宗教的關係便總是能在兩國的形勢上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有一個人數眾多而且行動積極的黨派,承認提拉努斯的兒子帕拉是亞美尼亞合法的統治者,有權利繼承已經延續有500年之久的王位。伊比利亞人一致同意國家分屬兩個相互敵對的君主,阿斯帕庫拉斯隻有得到沙普爾的垂青才能戴上皇冠,於是宣稱由於他的子女被暴君扣為人質,考慮到子女的安全,無法公開否認與波斯的聯盟關係。瓦倫斯皇帝尊重履行條約的義務,但又憂慮東部會涉入危險的戰爭,於是采用緩慢而小心的措施,冒險在伊比利亞和亞美尼亞這兩個王國,扶植支持羅馬人的黨派。有12個軍團在居魯士河畔協助薩洛馬息斯建立權威,英勇的阿林蘇斯保衛幼發拉底河這條戰線。在圖拉真伯爵和阿勒曼尼人國王瓦多邁爾的指揮之下,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沿著亞美尼亞邊界設置營地。但是他們得到嚴格的指示,禁止在第一次的敵對行動中投入部隊,因為這樣就違背了條約的規定。羅馬將領絕對服從這些要求,在波斯人的如雨箭矢下撤退,這種忍辱負重的精神真是值得嘉勉,一直到完成合約上規定的義務以後,才能去獲得正當而合法的勝利。然而這些故意擺出的戰爭姿態,逐漸消失在冗長而無結果的談判之中,感到安心的代表團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相互指責對方背信和惡意違犯條約的行為。看來原始條約有的條文過於曖昧不清,最後變成各說各話,由兩國的將領提出片麵的證據,根本得不到決定性的結果,而這些將領無事可乾,都來協助談判。(阿米阿努斯提到過波斯戰爭裡這個事件,但是沒有日期,克裡尼的摩西隻是添增一些實情,但是很難將真相與傳說分得清楚。)哥特人和匈奴人的入侵造成的影響,動搖了羅馬帝國的基礎,將亞細亞的行省暴露在沙普爾的武力之下,毫無反抗的餘地。但是波斯國王已到了衰老之年而且病痛纏身,隻有奉行新的治國方針,以安寧和穩健為上。他在他統治的第70個年頭才過世(380 A.D.),波斯的宮廷和政府在他死後立即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國內問題上,還有就是儘力應付與卡曼尼亞人的戰爭。(阿爾達希爾是偉大的沙普爾的繼承人和堂兄弟,也是他的兒子沙普爾三世的監護人,可以參閱《世界史》。作者編纂這本作品的比重並不平衡,非常勤奮地搜集薩珊王朝的史料,內容充實,極具參考價值,但是把羅馬和東方分開成為兩部不同的曆史,這種安排毫無意義。)在享受這麼多年的和平以後,兩國古老曆史上的相互攻伐早已被遺忘。兩個帝國心照不宣,容忍亞美尼亞和伊比利亞王國成為中立的緩衝區。狄奧多西在位第一年,波斯使節抵達君士坦丁堡,對前朝的不當舉措深表歉意,同時為締結雙方的友誼,帶來寶石、絲綢和印度象等禮品,作為向皇帝致敬的貢物。瓦倫斯在位時,就一般狀況而言東方的事務中隻有帕拉的曆險事跡引人注目,值得一提。這位貴族青年聽從母親奧林匹婭斯的勸告,在波斯大軍圍攻阿爾托格拉薩時趁機逃走,懇求東部皇帝給予庇護。但是亞美尼亞的國務會議極為軟弱,對於帕拉的支持、征召、複位和背叛,隨著時勢的變化而轉移。亞美尼亞人認為在有繼承權的統治者即位以後,才會令他們感到國家的前途有希望。瓦倫斯的大臣對於這種要求所持的立場是,隻要諸侯不僭用國王的冠冕和頭銜,就可以維持他們在本國的權力。但是大臣立即為草率的決定深感懊悔,波斯國君的指責和威脅讓他們不知所措,終於找到理由可以不遵守答應的事項:一方麵是帕拉的脾氣非常暴虐而且喜怒無常,為了細微的猜疑之心就會犧牲最忠誠的臣屬;另一方麵還與殺害他父親的凶手,也是國家的仇敵,私下保持很秘密而且極不榮譽的通信。帝國的大臣借口皇帝要與他磋商有關的事務,說服帕拉從亞美尼亞的山區下來。他原來有自己這派人馬的保護,現在等於把個人的安全和獨立,交付給不守信義的宮廷去為所欲為。亞美尼亞國王不論是從他的親眼所見,還是從他的國人所獲得的印象,他經過的地方都受到行省總督非常得體的尊敬。但是等到他抵達西裡西亞的塔爾蘇斯,帝國找出很多借口使他的行程停頓下來。他的行動受到監視,說是為了安全起見要提高警覺,這樣他逐漸發現自己已經成為羅馬人手裡的囚犯。帕拉壓製自己的怒氣,掩飾自己的恐懼,在暗中做好逃走的準備,帶著300位忠心的隨員立即上馬。布置在行館門口的軍官,立刻把他逃跑的消息通知西裡西亞的行政長官,接著縱馬在郊區趕上帕拉,極力勸阻他不要任意妄為,免得給自己帶來危險,但是沒有產生效果。一個軍團奉令追捕身為皇室的逃亡分子,在後追趕的步兵對一隊輕騎兵無法發揮嚇阻作用。等到他們射出第一撥箭雨,對方已經爭先恐後從塔爾蘇斯的城門逃走。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行軍,帕拉和亞美尼亞人全部到達幼發拉底河岸,隻能靠著泅水渡過河流,人員有損失,時間也受到耽擱。整個地區都已經提高戒備,兩條道路間有一塊相隔3英裡的空地,已經被1000名騎乘弓箭手占領,由一位伯爵和一員護民官在場指揮。要不是突然出現一名友善的旅客泄露了前方的危險,告訴他逃脫的方法,帕拉就會被優勢的兵力生擒活捉。一條陰暗而幾乎無法通行的小徑,使亞美尼亞人的部隊安全通過濃密的樹叢,帕拉把伯爵和護民官拋在身後,他們還在耐心地等待這批騎兵的到來。他們回到宮廷為自己沒有達成任務提出辯解,很嚴正地力陳亞美尼亞的國王是法力高強的魔術師,用遁形法讓他自己和所有的人馬在軍團的眼前通過。等到帕拉回到祖國,仍舊聲稱自己是羅馬人的朋友和盟邦,但是羅馬人自認感情受到傷害,無法原諒他。瓦倫斯在禦前會議中秘密簽署他的死刑判決,將這項血腥的任務交付給狡猾而又謹慎的圖拉真伯爵,而且他有一項長處,就是很容易獲得君王對他的信任,然後找到機會用短刀刺進國王的心臟。帕拉受邀參加羅馬人的宴會,宴會按照東方的標準裝飾得富麗堂皇,醇酒美人無不具備,大廳回響著令人愉悅的音樂,所有的人都在痛飲美酒。等到伯爵聲稱自己要離開一會兒,就拔出他的短劍,然後發出謀殺的手勢。一名強壯的蠻族亡命之徒立刻衝向亞美尼亞國王,雖然帕拉的手邊正好有一件武器,揮舞起來英勇保衛自己的生命,但最終還是喪生於敵手。皇家將領的餐桌上,竟然流浸著一位客人也是一位盟友的鮮血。這就是羅馬政府的大政方針,如此軟弱而邪惡,為了達成政治利益的可疑目標,不惜麵對整個世界的指責,違犯國家的法律和榮譽,褻瀆神聖的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