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波斯戰爭的得失與亞美尼亞的滅亡(422~440 A.D.)(1 / 1)

狄奧多西二世保持高雅脫俗的心靈,從未讓征服的野心和武功的聲譽激起他熱情的火花。隻有與波斯的戰爭曾偶爾引起輕微的示警,其餘時候很少乾擾到東部的寧靜,雖然這場戰爭的動機非常光明正大,讓人肅然起敬。身為狄奧多西的監護人,在波斯國王耶茲德傑德統治的最後一年,有位主教渴望成為殉教者,在蘇薩破壞了一座祆教的廟宇。這種宗教狂熱所帶來的剛愎行為使他的教友受到報複,祆教祭司實施殘酷的宗教迫害。耶茲德傑德偏執的宗教狂熱被兒子瓦拉尼斯或稱巴赫拉姆模仿,不久巴赫拉姆就接位登基。有些流亡的基督徒逃到羅馬的邊界,波斯人對羅馬當局提出毫不讓步的要求,結果遭到絕不通融的拒絕,而這種拒絕因為雙方貿易的爭執而使事態擴大,立刻就在敵對的王國之間燃起戰火(422 A.D.)。充滿敵意的軍隊進駐在亞美尼亞的山區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平原,連續發生兩次軍事行動,卻都沒有產生決定性的戰果和重大影響。有些接戰打得難分難解,也有些城鎮遭到圍攻,雙方互有勝負,都沒有占到便宜。羅馬人無法光複早已失去的尼西比斯,波斯人也被從一座美索不達米亞城市的城牆上擊退。在那場戰役中,一個深通軍事的主教采取英勇的行動,將他那發出雷鳴的機具用使徒聖多馬的名字來命名。然而這場光輝的勝利經由信差帕拉狄烏斯用難以置信的速度傳達,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宮中不斷被宣布,接著就用節日和頌詞加以慶祝。當代曆史學家(蘇格拉底是記敘波斯戰爭最權威的作者,我們同樣可以參閱帕斯卡爾、馬塞利努斯和瑪拉拉所編這三種《編年史》。)運用頌詞提到非常特彆的傳奇故事,像是哥特人阿雷奧賓杜斯很驕傲地向波斯英雄挑戰,拿網把對手纏住再用劍殺死他;波斯人攻擊羅馬軍的營地,結果有1萬名王室侍衛陣亡;戰敗的驚恐迫使10萬名阿拉伯人或稱薩拉森人投身幼發拉底河,諸如此類的說法極不可信,也不會受到重視。阿米達主教阿卡西烏斯慈善為懷,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沒有被人遺忘,他的名字至今仍舊受到尊敬,在聖曆上有紀念他的節日。他很大膽地宣稱,那些金銀製作的花瓶既不能食也不能飲,供奉給神是無用之物,於是慷慨的高級教士變賣阿米達教堂的金銀器具,從波斯人手裡贖回7000名戰俘,用親切的態度充分供應所需糧食,然後讓他們回到自己的故鄉,好向他們的國王報告,他的所作所為是發揮宗教真正的濟世精神。發生在戰爭期間的善舉可以減輕兩國的敵意,我相信阿卡西烏斯對恢複雙方的和平有極大的貢獻。在兩國邊境召開的會議上,羅馬的使臣想要擴大他們君王的勢力範圍,卻反而拉低了皇帝的個人品格。他們認真地規勸波斯人,阻止他們暫時的駐紮,以防止尚不知遠方戰事的皇帝大發雷霆。雙方正式達成了100年的休戰協定,雖然亞美尼亞的革命威脅到公眾的安寧,但是這個條約的基本精神還是受到君士坦丁和阿爾塔薛西斯繼承人的尊重,時間長達80年之久。自從羅馬人和波斯人的軍隊在幼發拉底河岸首次遭遇以來,亞美尼亞王國(本書所述亞美尼亞王國的滅亡和瓜分,取材自克裡尼的摩西(5世紀亞美尼亞文學家和曆史學家)所著《亞美尼亞史》第三卷。無論從哪方麵來看他都是最佳的曆史學家,他可獲得當地的資料,具有滿腔的愛國情操,保持很特殊的見解,強烈表現本土和當代的曆史感。普羅科皮烏斯用不同的方式敘述相同的事實,我所選的情節本身可信,而且與克裡尼的摩西所記矛盾最少。)交替受到實力強大的保護人加諸其身的壓迫。在曆史上發生了幾次重大的事件,影響到和平與戰爭的平衡,在前麵已經提過。羅馬簽訂羞辱的條約,將亞美尼亞放棄給心懷大誌的沙普爾,對雙方的實力進行權衡,波斯明顯占有優勢。但是阿薩息斯的皇家後裔不甘心屈服於薩珊王朝,騷動的貴族極力主張他們有世襲的獨立權利,整個民族仍舊依附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君主。到了5世紀初葉,亞美尼亞因為不斷的戰爭和傾軋形成分裂,(亞美尼亞的西部在宗教儀式和課程中使用希臘語和希臘文字,但在東部行省使用這種腔調會受到波斯禁止之後,隻有使用敘利亞語。等到5世紀初葉梅斯洛比斯發明亞美尼亞字母,接著就把《聖經》翻譯為亞美尼亞文。原來與君士坦丁堡建立的密切的教會和民族關係,在這件事情發生後漸趨鬆懈和冷淡。)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使古老的王國突然滅亡。科斯羅伊斯成為波斯的附庸,統治著東部和大部分的國土;西部各行省承認阿薩息斯的管轄,但是最高主權掌握在阿爾卡狄烏斯皇帝手裡。等到阿薩息斯死後,羅馬人壓迫皇家的政府,要使昔日的盟友成為臣民,同時把軍事指揮權授予亞美尼亞邊境的伯爵。他為了鞏固自己所處的戰略地位,在靠近幼發拉底河的源頭一塊肥沃而高聳的地點,建造了狄奧多西波裡斯(土耳其亞美尼亞現在的首府是阿爾澤隆姆,狄奧多西波裡斯的位置在首府東邊約35英裡的地方。)這座新城,特彆增強了防備的力量。在整個受到控製的西部區域,分由五位省長統治,為了顯示他們尊貴的地位,允許他們穿著金色和紫色的服飾。那些運道較差的貴族一方麵為失去國王而悲傷歎息,另一方麵為同儕被拔擢而羨慕嫉妒、氣憤不平,於是他們要與波斯宮廷談判,希望能獲得和平與寬恕,願意帶著他們的追隨者重返阿爾塔克薩塔的皇宮,承認科斯羅伊斯是合法的君主。大約過了30年以後,阿爾塔西雷斯以科斯羅伊斯的侄兒的身份成為繼承人。亞美尼亞傲慢而貪婪的貴族心懷不滿而將他推翻,一致同意由波斯總督取代毫無價值的國王,同時很誠摯地懇求艾薩克大主教的認可。大主教的回答倒是可以代表大多數迷信民眾的意見,他譴責阿爾塔西雷斯確有其事而又無可推諉的惡行,明確宣布會毫不猶豫地對國王提出控訴,但是一定要在基督徒皇帝的法庭上,因為皇帝會處罰這位罪人而不是將他毀滅。艾薩克繼續說道:“我們的國王荒淫無道,但是已受過純潔的洗禮。他愛好女色,但是不會尊敬火和元素。(譯注:祆教亦稱瑣羅亞斯德教或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由波斯人瑣羅亞斯德(628B.C.—551B.C.)所創,目前祅教徒被稱為帕西人,一直受到伊斯蘭教徒的憎惡和迫害。祆教的元素有地、水、火、風、日和月,尤其是稱為密特拉的火、光和太陽是最被崇拜的對象。)他應該為猥褻的舉動受到譴責,但是他還是一個正統基督徒。雖然他的行為罪大惡極,但是他的信仰虔誠純正。我絕不同意舍棄我的羔羊,任由狂暴的惡狼吞食。你們的決定過於草率,對不信基督者來說是偽善的德行,就一個信徒而言是無法饒恕的過失,所以你們應該幡然悔悟。(按照亞美尼亞使徒聖格列高利所訂的製度,大主教通常由皇室人員擔任,這樣可限製僧侶階層的影響力,使主教以下的神職人員能與群眾打成一片。)”內訌的貴族被艾薩克的堅決態度所激怒,指控國王和大主教在暗中對羅馬皇帝保持忠誠之心。巴赫拉姆偏信一麵之詞,親自宣布定罪的判決,這些荒謬的貴族聽到後大為高興。阿薩息斯的後裔被廢除皇室尊榮,(阿薩息斯皇室的分支仍舊存在,出任亞美尼亞的省長和總督等職位。)他們已保有560年之久。(公元前130年,波斯國君擊敗安提奧庫斯·西德特斯以後,立即封他的弟弟瓦拉薩息斯為亞美尼亞國王。由於最後幾位國王在位時期非常混亂,所以我們認為卡爾西頓會議(431A.D.)以後,亞美尼亞王國才真正滅亡,而且是在波斯國王瓦拉尼斯或稱巴赫拉姆在位期間,也就是公元420年到公元440年。)阿爾塔西雷斯厄運當頭,原來的領地現被重新命名為佩爾薩爾美尼亞,被貶為波斯的一個行省。這種篡奪行為引起羅馬政府猜忌,但急劇的爭執很快平息,因為雙方在友善的氣氛下,將古老的亞美尼亞王國私下瓜分(420~440 A.D.),雖然分贓不均,倒也沒有異議。奧古斯都對經由這種方式獲得的領土,一定會表示出鄙夷的神情,但對狄奧多西二世頹廢的帝國而言,這種成就是無上的光榮。九-九-藏-書-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