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運用奉承的筆調敘述羅馬鷹幟在波勒提亞和維羅納的勝利,從意大利的邊境追擊倉促撤退的阿拉裡克,一隊想象中的幽靈隊伍,在蠻族大軍的上空盤旋,帶來的戰爭、饑饉和疾病使他們幾乎全軍覆滅。這次遠征行動整個過程充滿噩運,哥特國王必須忍受相當大的損失,不斷從事襲擾作戰的軍隊要有一段休息的時間,補充所需的兵員,恢複已經喪失的信心。逆境在磨煉也在展現阿拉裡克的才華,英勇無敵的名聲吸引蠻族最剽悍的勇士投效哥特人的陣營,他們來自黑海到萊茵河這片廣大的地區,掠奪和征服的欲望掀起洶湧的怒潮。斯提利科認為他是值得尊敬的敵手,阿拉裡克立刻接受對方的友誼。他拒絕為東部的皇帝服務,願意與拉文納的宮廷締結和平盟約,成為伊利裡亞統領轄區內所有羅馬軍隊的主將。霍諾留的大臣(斯提利科)過去曾被授予這個職位,他所統治的整個地區完全依據古老的界線劃定,為了使雄圖大展的計劃能夠順利進行,條約裡訂出或暗示了相關的條件,然而卻因拉達蓋蘇斯的大舉入侵而暫緩實施。哥特國王保持中立的立場,可以與愷撒對喀提林叛國案(譯注:公元前63年羅馬政局發生危機,西塞羅頒布“元老院最終敕令”處理喀提林案。愷撒雖然沒有加入叛黨,然而仍與西塞羅和加圖在元老院爭辯不休,但還是無法挽回,涉案人員有3000人被殺。)漠不關心的態度相比,他對共和國的公敵拒絕給予協助,但也不加以反對。等擊敗汪達爾人後,斯提利科重申對東部各行省的權力,指派負責司法和財務的文職官員,同時宣稱他已失去耐心,要率領羅馬人和哥特人的聯軍直迫君士坦丁堡的城門。但斯提利科厭惡內戰,他非常清楚國內軟弱的狀況,無論如何還是以謹慎為上策,所以國內的和平勝於國外的征服是無可置疑的主張,同時他最關心的大事,是要使阿拉裡克的軍隊遠離意大利。這種企圖並沒有逃過哥特國王洞察一切的眼光,他繼續與敵對的宮廷保持讓人起疑的聯係,甚至可以將之視為對斯提利科的反叛。同時他像貪得無厭的傭兵,深入色薩利和伊庇魯斯發起虛應故事的作戰,然後立刻回師對毫無成效的作戰索取數額龐大的報酬。他從意大利邊界靠近艾摩納的營地,把很長一份承諾經費和補給的記錄,派人呈送給西部的皇帝,要求立即滿足自己所需,並暗示拒絕會產生的後果。雖然他的行動帶有敵意,但他的言辭倒是非常得體而且順從,很謙卑地表白自己是斯提利科的朋友和霍諾留的士兵,會毫不遲疑率領部隊進軍對抗高盧的篡奪者,懇求賜予西部帝國無人領有的行省,作為哥特民族永久的居留地。這兩位政客想欺騙對方和整個世界,有關政治的秘密記錄一定被收藏在難以進入的暗室之中。若非阿拉裡克和斯提利科在人數眾多的會議中發生爭論,顯示出兩人有聯係,否則根本無人知曉此事。政府需要人為的支持,就必須移樽就教於自己的臣民不可,所表現出的原則與其說是溫和倒不如說是軟弱,因而在不知不覺中恢複了羅馬元老院的權勢。霍諾留的大臣用恭敬的態度與共和國的立法機構進行磋商,斯提利科在愷撒的宮殿召集元老院會議,用委婉的言辭報告政府事務的實際狀況,提出哥特國王的需求,和平與戰爭會遵從他們明智的抉擇。議員從400年的睡夢中突然驚醒,但看來在重要的事務上,他們隻能激起前輩所具有的勇氣而非智慧。他們用正常的發言或喧囂的呼叫大聲宣稱,花錢購買短暫而恥辱的休戰,對羅馬的尊嚴沒有任何好處。高傲的人民做出的判斷,常會無可避免帶來毀滅的羞辱。大臣有關和平的意圖,隻有少數沒有骨氣或被收買的追隨者給予支持。他隻能就自己的行為甚或哥特君王的要求致歉,期望能平息大家的情緒。“支付給蠻族津貼激起了羅馬人的氣憤不平,但我們不應該將之看成是貢金或贖款,說蠻族用武力的威脅來強行勒索(這是斯提利科的說辭)。阿拉裡克對被君士坦丁堡的希臘人所篡奪的行省,很誠懇地向共和國提出主權的要求,以作為對他的服務公平而合理的報酬。阿拉裡克之所以中止作戰行動開始後撤,是因為皇帝非常急迫地給他去信,雖然是私函,他也隻有服從。經由塞妮娜的調停,已經獲得這些有違原來宗旨的命令(斯提利科沒有掩飾自己家族所犯的錯誤)。他的妻子很重視孝道,為此與她的皇帝兄弟產生了意見分歧,而這位兄弟是她養父的兒子,人往往把親情看得比公眾利益更重,所以他也無法對此事進行追查。”這種表麵上的理由雖然得到斯提利科的認同,卻隱約掩蓋著拉文納皇宮的陰謀活動。經過一場激辯後,議員仗義勇為和堅持自由權利的呼聲平息下來,元老院勉強給予批準,同意以津貼的名義支付給阿拉裡克4000磅黃金,以保障意大利的和平,修複與哥特國王的友誼。朗帕狄烏斯是會議裡最有名望的成員,他堅持不同的立場,大聲疾呼表達反對的意見:“這不是和平條約而是賣身契。”然後他很快躲進基督教堂的庇護所,好逃避大膽抗拒所帶來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