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狄奧多西擊敗尤金尼烏斯贏得內戰勝利(394~395 A.D.)(1 / 1)

虔誠的皇帝在做出重大決定之前,急著想要知道上天的旨意,基督教的發展早已令德爾斐和多多納的神諭(譯注:德爾斐是希臘中部福基斯的城市,有著名的阿波羅神廟,古希臘各城邦凡遇軍國大事均來此求取神諭;多多納是希臘西北部伊庇魯斯的城市,宙斯神廟位於此地,神諭非常靈驗。)無從獲得。當時有位埃及僧人,生來就具有通曉未來的神奇天賦,狄奧多西決定向他求教。於是君士坦丁堡皇宮一個備受寵信的宦官優特羅皮烏斯被派專程前往,他先乘船到亞曆山大裡亞,再溯尼羅河而上,到達遙遠的行省蒂巴伊斯的呂科波裡斯,或稱為狼城的地方。(譯注:上埃及的古老都城底比斯的附近地區稱為蒂巴伊斯,現在這座城市叫盧克索。)神聖的約翰在該城附近高山頂上,親手建造了一間簡陋的小屋,已在裡麵居住50多年,從不開門應客,也從未見過女人一麵,更從未食用經過烹調或人工處理的食物。他每周有五天是在閉門祈禱和沉思,隻在星期六和星期日打開一扇小窗,接見大批絡繹不絕的求見者,他們來自基督世界的每個角落。狄奧多西派來的宦官,很恭敬地步行走到聖者的窗前,提出有關內戰的問題,然後帶著十分吉利的神諭回到皇宮。聖者肯定了內戰的殘酷,但狄奧多西大帝必將贏得勝利,這鼓舞了皇帝的勇氣。(克勞狄安提及宦官的旅行,他用極為不齒的態度,嘲笑埃及人的美夢成空以及尼羅河的神諭失效。)為了使預言實現,人類智慧所能想到的方法,他都要善加利用。斯提利科和提馬西烏斯是部隊的兩位主將,奉命招募新兵加強訓練,全力整頓羅馬軍團的紀律。作戰凶狠的蠻族部隊,分彆在各族酋長的旗幟下,排列出戰鬥隊形。伊比利亞人、阿拉伯人和哥特人彼此不和,卻投效在同一位君王的麾下,使人感到驚訝。聲威遠播的阿拉裡克曾受教於狄奧多西,從他那裡學會了用兵法則和作戰技巧,後來他運用這些知識毀滅了整個羅馬世界。(佐西穆斯和蘇格拉底的著作裡都有記載,說是阿拉裡克吹噓早年對抗羅馬人的功勞,然而他的自負並不能證明大多數皇帝都會逃跑。)西部皇帝以及他的將領阿波加斯特斯從馬克西穆斯的錯誤和失敗中吸取了教訓,深知他們所麵對的敵人富於長期用兵的經驗,並且完全掌握了戰場的主動,可以從很多方麵發起進攻。要是自己的戰線延伸過長,就會帶來莫大危險。阿波加斯特斯把部隊配置在意大利境內,任由狄奧多西的軍團在毫無抵抗的狀況下,占領潘諾尼亞各行省,到達尤裡安·阿爾卑斯山的山腳下。無論是出於無意的疏忽或有意的預謀,連各主要隘道都無人防守,門戶大開任由敵軍長驅直入。等東部皇帝穿過崇山峻嶺,驚訝地看見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的陣容和營地漫山遍野地散布開來,一直延展到阿奎萊亞城牆前麵,抵達弗裡基杜斯河(弗裡基杜斯河是條小溪流,但是名氣很大,現在叫維寶河。流經哥瑞茲這片鄉野,在阿奎萊亞的上方離亞得裡亞海不到幾英裡的地方,注入鬆提烏斯河,也稱利鬆佐河。)或稱冷河(克勞狄安寫詩的才氣真是無可匹敵:潔白的雪地染成一片猩紅,淒冷的溪流變得煙霧彌漫。河道堆滿著屍首堵塞不通,鮮血四處流溢使河水高漲。)的河岸。這樣一片地形狹長的戰場,處於阿爾卑斯山和亞得裡亞海之間,在用兵上沒有自由回旋的餘地,很難發揮軍事才能。阿波加斯特斯生性固執,根本不做求情的打算,弑君重罪毫無展開談判的可能。狄奧多西急於懲罰謀害瓦倫提尼安的凶手,好完成光榮的複仇計劃。東部皇帝對前進道路上天然和人為的障礙,絲毫不放在心上,毅然發起攻勢,把最光榮和最危險的任務,交給戰力強大的哥特人負責,心裡盤算著,在血腥的激戰以後,重大傷亡可以稍減哥特人的氣焰,也可消耗他們的兵員和實力。協防軍部隊有1萬名官兵戰死,連帶伊比利亞將領巴庫裡烏斯也壯烈犧牲,然而即使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仍未能獲得勝利,高盧人仍舊占有上風。等到夜幕低垂,掩護狄奧多西的部隊在潰敗中退卻,皇帝撤到附近的一片山林中,在那裡度過淒涼的夜晚,饑腸轆轆無法入睡。如果前途暗淡希望渺茫,(狄奧多裡特非常肯定地表示,在聖約翰和聖菲利普的扶持之下,皇帝在馬背上時而清醒時而沉睡;這是使徒的武士製度中頭一次出現的例子,以後在西班牙和十字軍中都非常普遍。)那麼就隻能依靠靈活的頭腦轉變命運的軌跡。在麵臨絕境時,無視運道的轉變,也不留戀塵世的生命,這樣才能產生堅強的意誌繼續奮鬥。尤金尼烏斯在營地肆意狂歡慶祝勝利,機警主動的阿波加斯特斯暗地派出相當數量的部隊,占領各山隘要道,從敵人後方把東部軍隊全部包圍起來。天色大亮後,狄奧多西看到自己陷於極度危險的困境,不禁大為恐懼,但很快得知了一個令他絕地逢生的消息,那就是對方有若乾指揮官要背叛僭主,提出以代表榮譽的官位和財物的賞賜作為他們歸順的條件。狄奧多西毫不猶豫立即接受,當時找不到正式文書,就在一張便箋上寫出約定事項,再由他簽字批準此一協議。及時獲得的外援振奮了部隊的士氣,信心百倍地對阿波加斯特斯的營地發起了襲擊。外援的主將雖曾在阿波加斯特斯的手下任職,現在卻既不承認他有運用武力的權力,也不以為他有獲得勝利的希望。正當戰鬥進行到短兵相接的激烈狀況時,從東方刮起一陣強勁暴風,這種現象在阿爾卑斯山區是常事。狄奧多西的部隊處於背風,不會受到狂風影響。卷起的漫天沙土直襲敵人臉麵,馬上使得西部軍隊陣勢大亂,一個個難以站穩腳跟,投出的標槍不是被風吹回,就是失去準頭。狄奧多西意外獲得有利的天象,加以渲染就影響到敵軍的心理。聲勢驚人的風暴增加了高盧人的恐懼,既然上天對虔誠的皇帝施以援手,那麼他們對眼不能見的天神投降,也非可恥之事。狄奧多西贏得了決定性的會戰,兩位對手因性格各異而落得不同下場。無路可逃的修辭學家尤金尼烏斯,在即將榮登統治寶座時戰敗,隻能哀求征服者高抬貴手。一群心狠手辣的士兵,趁他跪倒在狄奧多西腳前時,用刀砍下他的頭顱(公元394年9月6日)。阿波加斯特斯在戰爭中儘了將領的職責,無愧於軍人名聲,會戰失敗後,接連數日在深山流竄。等他認識到自己的前途已無希望,企圖逃命已於事無補後,這個勇冠三軍的蠻子,拿古代羅馬人做榜樣,用佩劍刺進自己胸膛。意大利一隅之地的戰鬥,決定了帝國未來的命運。瓦倫提尼安家族合法的繼承人接納了米蘭大主教的諫言,對於西部各行省的歸順,不再加以指責和追究。當時很多行省犯下參與謀逆的罪行,隻有安布羅斯一人能夠堅持原則,拒不承認獲得成功的篡位奪權行動。米蘭大主教以大無畏的氣概,拒絕尤金尼烏斯贈送的禮物,退回專人送來的信函,毫無留戀地離開米蘭,以避免見到僭主可憎的麵孔。像這種做法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會惹來殺身之禍,但是他在所不惜。何況從他審慎小心而曖昧不清的談吐中,可以發現他早已預見到了尤金尼烏斯的敗亡。安布羅斯的懿行得到了獲勝君王的讚譽,他忠於基督教會的職守,贏得民眾的擁戴。當時一般的看法都認為,狄奧多西的仁義美德歸功於大主教的虔誠引導和循循善誘。狄奧多西擊敗尤金尼烏斯後,羅馬世界的臣民欣然推崇他的功勳和名望,根據他即位以來的施政作為,對他而後的統治懷抱美好的希望。皇帝年齡尚不滿50歲,想來會有很長一段太平盛世。不料他在勝利後,僅過了4個月就棄世,這對帝國而言是出乎意料的重大打擊,轉瞬之間粉碎了下一代人的光明遠景。狄奧多西過著放縱的奢華生活,早已種下病根(蘇格拉底把狄奧多西所患的疾病歸於戰爭的勞累。菲羅斯托傑斯認為是生活怠惰和縱情酒色的影響,佛提烏(820~891A.D.,君士坦丁堡教會長老和曆史學家)批評菲羅斯托傑斯是信口雌黃的說謊者。),突然自皇宮移駐軍營,衰弱的身體無法承受劇烈的勞頓,日益惡化的水腫說明皇帝即將不久於人世。輿論的訴求抑或基於利害關係,勢必造成東西帝國的分裂,兩位皇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留,因父子舐犢情深,早已獲得奧古斯都的頭銜,於是分彆前往君士坦丁堡和羅馬登基。皇帝不曾讓兩子參加內戰,用冒險犯難來爭取榮譽。等到狄奧多西擊敗無所作為的敵人後,卻召喚次子霍諾留前來分享勝利成果,從垂死父王手裡接過統治西部帝國的權杖。霍諾留抵達米蘭時,賽車場特彆舉辦盛大表演以示歡迎之意,這時皇帝雖已病骨支離,仍然親自蒞臨與民同樂。他接著在次日參加清晨的盛會,終於耗儘精力,其餘活動隻能由霍諾留代表主持,偉大的狄奧多西於在當晚崩殂(公元395年1月17日)。儘管內戰的仇恨尚未化解,皇帝辭世還是受到帝國臣民的哀悼。無論是被他征服的蠻族,還是受到壓製的教士,對於舉世稱譽的皇帝,都異口同聲推崇他的豐功偉業。無能而分裂的統治階層,為帝國帶來迫在眉睫的危險,羅馬人為之憂心不已。在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留統治時期,每當因他們的施政失誤而帶來災禍時,臣民總是對先帝興起懷念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