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開始規劃對意大利的征服時,就派遣使臣去晉見法蘭克國王,運用同盟和宗教的約束力,懇求他參加對付阿裡烏斯教派的神聖任務。哥特人的需求更為迫切,就使用更有效的說服方式,拿土地和金錢當禮物來收買這個輕浮而狡詐民族的友誼,至少也要讓他們保持中立,結果這些努力都徒然無效。貝利薩留的軍隊和意大利的叛變,使得哥特王國的基礎發生動搖,這時勢力強大而又窮兵黷武的墨洛溫王朝國君,奧斯特拉西亞的狄奧德伯特,受到勸告要提供間接和及時的援助,將哥特人從苦難中拯救出來。還沒有獲得國君的同意,新近成為臣民的1萬名勃艮第人就從阿爾卑斯山上衝下來,加入維提吉斯的部隊,要去懲罰叛變的米蘭。經過一場艱苦的圍攻以後,利古裡亞的首府屈服於饑饉的災難,除了允許羅馬防守部隊安全撤離外,並沒有接受他們的投降。達提烏斯是正統教會的主教,唆使他的同胞起來反叛和破壞(巴羅尼烏斯稱許達提烏斯的叛變,為正統教會的主教提出辯護。比較理性的穆拉托裡暗示他犯下偽證罪,至少達提烏斯的行為太過於魯莽,這點就應受到責備。),這時逃到拜占庭宮廷,享受奢華和榮耀。(聖達提烏斯對付魔鬼比抗拒蠻族更為成功,他旅行時帶著成群的隨從,在科林斯要占用一所很大的房屋。)教士(也可能是阿裡烏斯派的教士)被正教信仰的保護者殺死在他們的祭壇前。據稱有30萬男子被害(然而根本不可能有這樣多的人口,隻要喪生的人數隻有原文的十分之一,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就足夠排名第二或第三。米蘭和熱那亞不到30年就恢複了原狀。),女性以及貴重的戰利品被分配給勃艮第人,米蘭的房屋或至少是城牆全部夷為平地。這個被毀滅的城市無論就規模、財富、建築物的華麗以及居民的數目而言,都僅次於羅馬,這等於是替沒落的哥特王國報仇。貝利薩留把米蘭人民視為信仰虔誠的朋友,同情他們的可悲下場。成功的入侵行動使狄奧德伯特受到鼓舞,在次年春天率領10萬蠻族大軍(除了普羅科皮烏斯以外,其他的羅馬人也同意法蘭克人有10萬大軍,可以參閱馬略和馬塞利努斯的編年史,以及喬南德斯和圖爾的格列高利有關資料。格列高利認為貝利薩留吃了敗仗,艾莫因則認為他被法蘭克人殺死。),進犯意大利的平原地區。國王帶著一些挑選的隨從,騎在馬上,用長矛作為武器。步兵不使用標槍和弓箭,而是裝備著一麵盾牌、一支長劍和一把雙刃戰斧。拿在手裡的戰斧不僅讓人生畏,而且投擲很有準頭。意大利為法蘭克人的進軍而感到驚惶難安,哥特君王和羅馬將領同樣不知道他們的企圖,大家都抱著希望和恐懼,懇求這位危險的同盟者能賜給他們友誼。克洛維的孫兒一直掩飾他的意圖,等到從帕維亞的橋梁安全渡過波河後,用突擊的行動宣布,他要同時進攻羅馬人和哥特人充滿敵意的營地。羅馬人和哥特人沒有將兵力聯合起來,大家隻是慌張逃走,將利古裡亞和埃米利亞這兩個豐腴卻殘破的行省放棄給蠻族無法無天的烏合之眾。他們沒有定居或征服的念頭,不會減輕暴虐的行為。在他們所毀滅的城市當中,特彆把熱那亞提出來,那時當地還沒有大理石的建築物。死者的數目以千計,按照戰爭的常規必然如此,但更可怕的是婦女和兒童被當成邪神崇拜的犧牲品,在一個基督教國王的營地,這種行為竟然不受任何懲處。開始時最殘酷的痛苦全部落在無辜無助者的頭上,如果沒有這樣悲慘的事實,曆史會樂於報道征服者的苦難。哥特人的軍隊身處富裕的地區,但是缺乏麵包和美酒,隻得飲用波河的河水,生病牛隻的肉也拿來食用,痢疾奪去軍隊三分之一人員的性命。狄奧德伯特的臣民發出喧囂的聲音,要儘快越過阿爾卑斯山回家,逼得他用尊敬的態度,傾聽貝利薩留溫和的勸告。在高盧的獎章上麵,永遠保留了這場可恥和毀滅戰爭的景象,查士丁尼根本沒有拔出劍來,就獲得“法蘭克人征服者”的頭銜。墨洛溫王朝的君主為皇帝的虛榮所激怒,對於哥特人的敗亡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提出非常狡詐的意見,為了加強聯合的軍事力量,承諾要率領50萬大軍從阿爾卑斯山下來。他的征服計劃大而無當,而且可能荒誕不經。奧斯特拉西亞的國王威脅要進軍到君士坦丁堡的大門前,懲罰查士丁尼。(即使狄奧德伯特能夠引誘或是製服在潘諾尼亞的格庇德人或倫巴第人,希臘曆史學家也認為他們會在色雷斯遭到消滅。)結果他在貝爾京或是日耳曼的森林出獵,被野牛(我並沒有陷入種屬和名稱的迷宮之中,歐洲對野牛有很多不同的稱呼。6世紀時,在洛林的孚日山脈以及阿登山地的廣大森林裡,可以獵獲一種大型野牛,長著很長的角,非常凶狠。)撞翻在地用角戳死。(國王用長矛指出野牛的位置,野牛撞倒一棵樹,打中他的頭,結果他在當天送掉性命,這是阿戈西阿斯說的故事。但是法國早期的曆史學家認為他死於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