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的權杖繼續傳授給他的兒子和孫兒,雖然他們那“威廉”的稱號會讓人感到混淆,不過眾所周知的“壞蛋”和“善人”的諢名,倒可以很容易將他們分辨出來,但這些諢名描述罪惡和德行的極致,嚴格來說卻無法完全適用於任何一位諾曼君主。威廉一世(在位時間為公元1154年2月26日到1166年5月7日)沒有喪失家族的英勇精神,在遭到危險和感到羞辱時,也會訴諸武力奮起一戰,但是他的性格昏庸、行為放蕩、情緒衝動而且任性妄為,不僅要對自己的惡行負責,就是重用水師大提督馬約,也要歸於他的識人不明。馬約濫用恩主對他的信任,還要在暗中謀害君王的性命。西西裡自從被阿拉伯人征服以後,沾染上很濃厚的東方色彩,像蘇丹的專製和排場,甚至他們的後宮製度。宦官的權勢壓迫和侮辱基督教的人民,並且公開認同或暗中信仰穆罕默德的宗教。那個時代有位口才動人的曆史學家,描述國家所遭受的不幸(工作勤奮的本篤會教士認為,法坎杜斯的真名是福坎杜斯或福柯。要是根據他們的說法,福柯生下來是法國人,最後做到聖丹尼斯修道院的院長,他追隨他的保護人斯蒂芬·佩爾基前往西西裡,佩爾基是威廉二世母親的叔父、巴勒莫的總主教,也是王國的首席顧問。然而法坎杜斯具備西西裡人的感情,他的頭銜是“阿盧努斯”(畢生奉獻之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出生於這個島上,至少是在這裡接受教育。):忘恩負義的馬約有巨大的野心,但還是難逃敗亡的命運;他派出的刺客在自首以後受到懲罰;國王原先被臣下監禁,後來獲得解救;社會的動亂產生的私人宿怨都已私下了結;在威廉一世的統治時期和他兒子的幼年時代,各種相繼產生的災禍和爭執,給巴勒莫、西西裡島和意大利大陸帶來很大的痛苦。年輕、清白而又英俊的威廉二世(在位時間為公元1166年5月7日到1189年11月16日)受到舉國的鐘愛,所有的黨派都達成和解,恢複法律和秩序。從平易近人的君王成年開始到他最後不幸早逝,西西裡享受了一段短時期的和平、公正和幸福,相較於過去的記憶和未來的恐懼,這種美好的生活更是無比寶貴。歐特維爾的坦克雷德家族合法男性後裔到威廉二世完全斷絕。他的姑母也就是羅傑的女兒,嫁給那個時代最有權勢的君王亨利六世,他是腓特烈·巴巴羅薩的兒子,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維護妻子的繼承權利,要求擁有帝國的冠冕。此舉違背了西西裡人民一致的意願,看來隻有靠武力才能登上帝座。我樂於轉述曆史學家法坎杜斯的文字和觀點,他用愛國者充沛的情感和政治家的先見之明,描繪當時和當地所發生的情況:“君士坦提婭是西西裡的女兒,她在繈褓中時,在幸福之島受到愉悅和豐盛的哺養,接受文雅和良好的教育。蠻族獲得我們的財產變得富足以後,就帶著她離開這裡,這時她又跟著野蠻的盟友一起回來,受人尊敬的雙親顯現在世人麵前的美德,全部都被她玷汙。我已經目睹一群怒氣衝天的蠻族蜂擁而來:我們那些富饒的城市,長久以來享受和平的樂土,在畏懼之下戰栗,在殺戮中荒蕪,為劫掠所毀滅,為酒色所褻瀆。我親眼看到我們的市民受到屠殺或囚禁,我們的處女和貴婦受到強暴。在這種慘絕人寰的狀況下(他質問一位朋友),西西裡人到底應該采取哪些行動?隻有毫無異議地推選出一位英勇而有經驗的國王,西西裡和卡拉布裡亞才能得到保護。對於輕浮善變的阿普利亞人而言,即使他們熱心推動新的變革,我還是沒有信心也不抱希望。要是卡拉布裡亞淪陷,墨西拿的高聳塔樓、眾多的青年以及水師的兵力,還可以保障海峽的航道抗拒國外的侵略。要是野蠻的日耳曼人與墨西拿的海盜結夥,他們就會用戰火蹂躪物產豐盛的地區,就像經常受到埃特納火山爆發帶來的毀滅一樣,這些高貴的城市即使沒有受到蠻族敵意足跡的侵犯,還能有多少資源留給島嶼的內陸地區?卡塔納再度被地震夷為平地,敘拉古的古老盛名在貧窮和孤寂中絕滅,但是巴勒莫仍舊享有帝王的冠冕,三層城牆保護基督徒和薩拉森人土生土長的群眾。要是這兩個民族在一位國王的統治下,為了共同的安全而團結起來,他們會用舉世無敵的武力反擊當前的蠻族。但是,如果薩拉森人為不斷的傷害而勞累不堪,他們就會退避一旁或者揭竿而起。要是他們據有山區或海邊的城堡,不幸的基督徒就會暴露在兩麵攻擊之下,就像置身於鐵錘和鐵砧之間,不僅完全喪失希望而且難逃被奴役的命運。”我們不要忘記這位教士愛國家甚於宗教,他一直在找機會要與穆斯林結盟,因為伊斯蘭教徒在西西裡仍然人數眾多而且勢力強大。法坎杜斯的希望獲得初步的滿足,至少能夠達成意願,那就是坦克雷德獲得自由和共同的推舉,他是第一任國王的孫兒,雖然身份是私生子,但在民政和軍事上的表現出眾,毫無瑕疵。他在生命中僅有的4年統治期間,率領部隊到達阿普利亞最遠的邊陲地區,對抗日耳曼的強權和勢力,使對方願意送回皇家的俘虜——君士坦提婭本人,既沒有對她造成傷害也不提贖金,就策略或理性而言,看來已超越最慷慨的程度。等到坦克雷德逝世以後,孀婦和幼兒所繼承的王國很快滅亡,毫無掙紮之餘地,亨利六世獲勝的軍隊從卡普阿追擊到巴勒莫。亨利在軍事上的成就,破壞了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平衡,要是教皇和自由城邦深入考量明顯和實際的利益,就會將塵世和宗教的權勢合並在一起,製止日耳曼帝國和西西裡王國帶來危險後果的聯合。但是梵蒂岡經常受到讚許或責難的狡詐政策,在這種狀況下變得盲從而且消極。傳說亨利俯伏在地,(一個英國人即霍維登的羅傑提出證言,就日耳曼人和意大利人對這段曆史保持沉默而言,證言並沒有多大的分量。教士和朝聖者從羅馬返鄉以後,對於全能聖父的各種故事,抱著得意揚揚的神情到處傳布。)切萊斯廷三世把皇冠從他的頭上踢走,要是真有其事,像這種徒然無益的傲慢行動,隻能使朋友借口取消應儘的義務,同時激怒敵人采取報複的手段。熱那亞人很高興在西西裡達成對雙方都有益的貿易和聯盟,亨利對此表示無儘的感激,給予承諾要迅速展開行動,他們的艦隊控製著墨西拿海峽,並且開放巴勒莫的港口。亨利進行統治的第一步行動,是針對這些不夠明智的盟友,除了廢止他們的特權,還要攫取他們的財產。基督徒和穆斯林的不和,使法坎杜斯最後的希望成為泡影,他們在首都發生衝突,後者有數千人被殺,但是幸存的教徒在山區負隅頑抗,擾亂全島的和平達30多年之久。腓特烈二世的政策是將6萬薩拉森人遷移到阿普利阿的諾切拉。皇帝和他的兒子曼弗魯瓦在對抗羅馬教廷的戰爭中,基督之敵在他們的麾下服務,不僅加強了他們的實力,也帶來令人羞辱的成就。外來民族的殖民地在意大利的心臟地區,維持他們固有的宗教和習俗,直到13世紀的末葉,安茹家族的狂熱和報複使他們慘遭滅絕的下場。有預見性的演說家感歎這些災禍的發生,日耳曼皇帝的殘酷和貪婪更勝過這些災難。他毀損和挖掘皇家的墓地,在皇宮、巴勒莫和整個帝國探測密藏的財寶,隻要是值錢的珍珠和寶石全部拿走,有160匹馬滿載著西西裡的金銀財寶。年輕的國王和他的母親以及姐妹、所有的貴族無論性彆,全都被分彆監禁在阿爾卑斯山的城堡,隻要出現一點叛變謠傳,這些俘虜不是丟掉性命就是被剜去眼睛,再不然就是受到閹割,喪失子孫綿延繁衍的希望。君士坦提婭也為國家的不幸遭遇一掬同情之淚,這位諾曼帝係的女繼承人努力奮鬥,要阻止專橫丈夫的不法行為,為新生的兒子保有世襲的產業,他的兒子就是下個世紀鼎鼎大名的腓特烈二世皇帝。這次變革發生的10年後,法蘭西的統治者並吞諾曼底公國(1204 A.D.),古老公爵的權杖透過“征服者”威廉的孫女之手轉移到金雀花王朝。冒險犯難的諾曼人曾在法蘭西、英格蘭和愛爾蘭,以及在阿普利亞、西西裡和東方,豎立起無數的勝利紀念碑,他們因勝利和奴役而迷失於這些曾經征服的國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