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安茹家族的查理據有那不勒斯和西西裡(1266~1270A.D.)(1 / 1)

統治東部帝國的拉丁人處於一窮二白的困境,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和塔樓年久失修倒塌頹廢。米凱爾的政策是要修複和加強守備力量,儲存大量穀類和醃漬食物以確保能忍受長期的圍攻,他時時刻刻都沒有忘記對西方強權的憤怒之情。就這方麵而言,西西裡的統治者是實力最可畏的強鄰,不過自從腓特烈二世的私生子邁因弗洛伊占據了這一地區以後,這個國家反而成為了東部帝國的屏障,並沒有帶來任何騷擾。篡奪者雖然是位勇敢而積極的君王,用全部力量保護自己的寶座,但接連幾位教皇都把他看成公敵,將之排除在拉丁人共同的壯舉之外。能夠用來包圍君士坦丁堡的兵力受到攔阻,成為對付羅馬內部敵人的十字軍。複仇女神的獎品是西西裡的皇冠,落在贏得勝利的聖路易的弟弟查理頭上。這位安茹和普羅旺斯的查理伯爵,領導法蘭西的騎士從事神聖的遠征。邁因弗洛伊的基督教臣民心懷不滿,迫得他要征召大批薩拉森人入伍,他的父親將這些伊斯蘭的家庭從西西裡遷移到阿普裡亞。這些令人厭惡的援軍,可以說明正統教會英雄那種藐視的神情,他拒絕任何調解的條款。查理說道:“將這個口信帶給諾切拉的蘇丹:上帝和刀劍是我們之間的仲裁人,你可以送我上天堂,或是我把你打下地獄的深淵。”兩軍遭遇,在貝內文托發生激戰(公元1266年2月26日)。雖然我不知道邁因弗洛伊在另一個世界的下場如何,但他在這次血腥的戰役中喪失了朋友、王國和生命。法蘭西貴族這個好戰的群體很快使得那不勒斯和西西裡人滿為患,抱負遠大的首領要從事阿非利加、希臘和巴勒斯坦未來的征戰,這些似是而非的表麵理由,可以指出他首要的目標是攻占拜占庭帝國。帕拉羅古斯對自己的實力缺乏信心,一直向仁慈的聖路易控訴查理的野心,後者對於殘暴的弟弟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查理的注意力暫時放在國內的康拉丁寇邊行動,康拉丁是土瓦本皇室最後一位繼承人。但這個倒黴的黃口小兒覆滅在實力懸殊的搏鬥之中,執行公開的絞刑,等於向查理的敵手提出警告,他們要為保有自己的首級和權柄而膽戰心驚。聖路易最後一次十字軍在阿非利加的遭遇,使帕拉羅古斯獲得第二次緩刑。利益和責任的雙重動機促使那不勒斯的國王要拿出全部力量,親身蒞臨前去支援神聖的遠征行動。聖路易的死亡使查理卸下沉重的負擔,不必被有德的古羅馬監察官所強求。突尼斯國王自認是西西裡王權的屬國和諸侯,法蘭西最勇敢的騎士可以自由投效他的陣營,前去攻擊希臘帝國。條約和婚姻將他和科特尼家族的利益結合在一起,他的女兒阿特裡斯被許配給鮑德溫皇帝的兒子——繼承人菲利普,獲得一筆600英兩黃金的津貼作為維持家庭生計之用。生性慷慨的鮑德溫隻要求保有君士坦丁堡,以及環繞城市在一日行程內的皇家土地,答應將東部其餘的王國和行省分給他的盟友。正在這個危險的關頭,帕拉羅古斯急著簽署羅馬教皇的信條,懇求他給予保護。教皇在適當的時刻發揮力量,裝出和平天使的模樣,成為所有基督徒屬靈的父親。在他的呼籲之下,查理的長劍留在鞘內不能動武。希臘的使臣在教皇的私人接待室,看到他氣憤填膺,咬著他的象牙權杖,對於拒絕讓他自由使用武力,也不將他的武力視為神聖,表現出深惡痛絕的神色。查理似乎尊敬格列高利十世公正無私的斡旋,但是他對尼古拉三世(譯注:尼古拉三世(1225~1280A.D.),意大利籍教皇,對教皇國進行改革,執行遏製西西裡國王查理一世的政策,結束哈布斯堡王朝和安茹王朝爭奪西西裡的鬥爭。)的傲慢和偏見,在不知不覺間表現出厭惡的態度。尼古拉三世關懷他的親戚烏爾西尼家族,排斥精力最旺盛的勇士為教會效命。拉丁皇帝菲利普、西西裡的國王和威尼斯共和國組成敵意強烈的聯盟要對付希臘人,現在發起行動的時機已經成熟。新當選的馬丁四世是法蘭西籍教皇,批準這次神聖的複國大業。在整個聯盟行動的運作中,菲利浦提供出師的名義,馬丁發布破門罪的諭令,威尼斯人派出一支40艘戰船的分遣艦隊。查理極其龐大的兵力包括40位伯爵、1萬名全副武裝的騎士、人數眾多的步兵部隊以及由300艘船隻和運輸船組成的艦隊。指定一個很久以後的日期讓大軍集結在布林迪西的港口,冒著很大的危險派出300位騎士實施先發製人的攻擊,侵入阿爾巴尼亞並圍攻貝爾格萊德的要塞。他們的敗北可以視為君士坦丁堡的勝利,這種虛榮心真是令人感到可笑。但更為精明的米凱爾對他的軍隊不抱希望,而是將希望全部寄托在陰謀詭計上,靠著一個鼠輩暗中進行工作,要把西西裡暴君的弓弦齧斷。(希羅多德的讀者會記得一件神奇的史實,賽納契裡布的亞述人大軍被解除武裝,遭到毀滅,看起來情節大同小異。可以參閱《曆史》第二卷一四一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