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約翰·拉斯卡裡斯的被害和凶手的懲處(1261~1314A.D.)(1 / 1)

君士坦丁堡的光複像是慶祝帝國新時代的開始,皇帝靠著刀劍獲得權力,再度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加冕典禮。他的受監護人與合法的統治者約翰四世拉斯卡裡斯,無論是姓名還是位階都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但是他與生俱來的權利仍舊存在於人民的內心,皇家青年很快到達成人和施展抱負的年齡。帕拉羅古斯出於畏懼人言或良知良能,克製自己的行為,不願手上沾汙皇家的無辜鮮血。但一個篡奪者和身為父母的焦急心態,促使他要確保寶座的安全,就運用現代希臘人熟悉的犯罪行為,雖然這種手法還不夠完美。視覺的喪失會使年輕人沒有能力處理帝國的政事,於是就用紅熱的火盆發出劇烈的強光毀損他的視神經,代替過去用暴力剜去眼珠。(這種使人喪失視力的比較溫和的方式,最早是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用在自己身上,他要讓心靈保持寧靜,必須離開可見的世界,真是一個極其愚蠢的故事。拉丁人和意大利人用abaare這個詞來表示,讓迪康熱有機會探討如何使人變成瞎子:最殘暴的手法是剜目,或是用燒紅的鐵針刺瞎,再不然將滾熱的醋汁淋到眼睛裡,還有就是頭上扭緊一根繩子直到眼珠從眼窩裡迸出來。啊!這些心狠手辣的暴君。)約翰·拉斯卡裡斯被送到一個遙遠的城堡(1261年12月25日),餘生在獨居和被人遺忘的狀況下又活了很多年。犯下如此冷酷無情和計劃周詳罪行的人,要是會產生悔恨之心,看來似乎相互矛盾。就算米凱爾七世能夠相信天國的慈悲,他還是沒有辦法避開人類的譴責和報複,這些都是被他的殘酷和叛逆所激起的。充滿奴性的宮廷被暴虐的行為所壓製,唯一的職責是大聲頌揚或保持沉默。僧侶依仗不可見主子的名義,有直言的權力。一位高級神職人員領導神聖的軍團,他的地位已經超越希望或畏懼的誘惑。阿爾塞尼烏斯辭去教長的職位很短一段時間以後,同意出任君士坦丁堡位階最高的神職,主持恢複教會的機能和各項工作。他有虔誠的信仰和單純的個性,長期為帕拉羅古斯的奸詐手法所欺騙。他之所以願意忍耐和順從,是要安撫篡奪者不要產生衝動的行為,保護年輕君主不會受到傷害。教長聽到這種慘無人道的消息,隻有運用宗教的武器,在這種狀況下,迷信使人性和公正的理由更為有力。教長在宗教會議中宣布將米凱爾七世革出教門的判決,與會的主教為他那熾熱的情緒所鼓舞,雖然他基於審慎的考量,在公開祈禱時還會一再提到米凱爾七世的名字。東部的高級神職人員並不采用古老羅馬極其危險的行為準則,也不敢運用實力將對他的譴責落實執行,像是罷黜或驅逐君王,或是解除臣民對他的效忠宣誓。但是基督徒要是與上帝和教會分離,就會成為令人恐懼的對象,在騷動四起和宗教狂熱的首都,恐懼可以成為凶手的武器,或是煽動人民揭竿起義的火焰。帕拉羅古斯明了他所遭遇的危險,承認他所犯下的罪行,但是抗議對他的判決。行為已經無法彌補,所望的獎品已經到手,他懇求進行嚴苛的懺悔,讓他能獲得從罪人擢升到聖徒的名聲。固執的教長拒絕宣布任何贖罪的方式或任何赦免的希望,他親自宣布重大的罪行,一定要讓正義確實得到伸張。米凱爾說道:“難道你要我放棄整個帝國?”他聲稱自己願意交出國家的權力。阿爾塞尼烏斯急著要他履行放棄統治權的誓言,最後知道皇帝根本不願用如此高昂的代價來解決問題,教長非常氣憤,躲進修道院的小室,任憑皇家的罪人跪在門前痛哭流涕。(帕契默和格列戈拉斯都如實提到米凱爾的罪行和革除教門的處分,他的表白和懺悔使他們恢複了自由。)革出教門的危險和羞辱延續了3年之久,事件的影響漸漸平息,米凱爾七世的懺悔行為緩和了民眾的喧囂。阿爾塞尼烏斯的兄弟出麵指責教長不近情理的個性,如此剛愎已經背離《福音書》的寬恕之心。皇帝充滿技巧地暗示,要是他仍舊在國內遭到拒絕,他會向羅馬教皇尋求赦免的判決。事實上這種判決很容易在拜占庭教會獲得解決,所收到的效果也會更大。民間傳播的謠言說阿爾塞尼烏斯涉及謀逆和不忠,在他的聖職任命和教會管理方麵,有一些不合規定的措施很容易受到譴責。宗教會議免除他的主教職位,在一隊士兵的警衛下將他運送到普羅蓬提斯海的一座小島上。他在放逐之前帶著悶悶不樂的神情,要求對教會的錢財做一份詳儘的賬目,對於自己的財產隻有3枚金幣感到驕傲,那是他抄寫《舊約聖經·詩篇》賺來的收入。他要繼續維護心靈的自由權利,隻要一息尚存就還是拒絕赦免皇家的罪人。(帕契默提及阿爾塞尼烏斯的流放,他在成為代理主教的時候,曾到荒島去拜訪阿爾塞尼烏斯。不肯寬恕米凱爾的教長最後那份遺囑仍舊流傳於世。)拖延一段時日以後,哈德良堡主教格列高利被調升為君士坦丁堡教長,但是他的權威不足以排除反對意見讓皇帝獲得贖罪。約瑟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僧侶,取代前者接任這個重要的職位。發人深省的場麵出現在元老院議員和民眾的麵前,謙卑的悔罪者被逐出教會已有6年(1262~1268 A.D.),這天終於恢複了信徒的領聖體儀式。99lib?被囚禁的拉斯卡裡斯得到溫和的照應,更能證明他的悔悟,仁慈的行為給民眾帶來莫大的喜悅。然而阿爾塞尼烏斯的勇氣和人格仍舊活在僧侶和教士的身上,他們結成勢力強大的派係,保持頑固不屈的分裂狀況長達48年之久(1266~1314 A.D.)。米凱爾七世和他的兒子用善意和尊敬對待他們所顧忌的人物,教會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要與阿爾塞尼烏斯教派的信徒修好。他們抱著宗教狂熱的信心,提議用神跡的出現來證明案件判決的對錯。他們將兩份上麵記載著他們和對方資料的文件,全部丟進熾熱的火盆裡,期望正統教會的真理會受到火焰的尊重而絲毫無損。啊!上帝!這兩份文件都被燒成灰燼,這個無法預知的意外事件讓兩派人馬僅僅維持了一天的和諧,就又恢複一個世代的爭執。(帕契默談起充滿奇跡的審判時,就像哲學家,對於阿爾塞尼烏斯派信徒的陰謀表現出輕視的態度,把高齡聖徒的啟示放在他的棺木裡一起埋葬。一幅畫像流著淚,另外一幅則流著血,還有就是奇跡出現,治愈了一位又聾又啞的病人,等於是對他的懷疑提出的補償。)最後的協定顯示出阿爾塞尼烏斯教派的勝利:教士戒絕40天的教會職責,俗家子弟要進行輕微的悔改或告解。阿爾塞尼烏斯的遺體被保存在聖所,君王和人民尊以過世聖徒的名義,使他們的罪孽獲得赦免。(阿爾塞尼烏斯派信徒的事跡散布在帕契默的13部著作中。他們的團結和勝利都記載在格列戈拉斯的作品裡,然而他既不愛護也不尊敬這些教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