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羅士信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接下來的戰役應該如何來打。依照目前的戰局來看,大唐諸路大軍一路而來都是所向披靡,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直指突厥汗庭。反而突厥早已沒有那股草原王者的氣派,連連戰敗,讓大唐逼迫於王庭,被迫的陷入包圍的絕地,士氣低落。就如此發展下去,大唐獲勝的幾率是八成,百分之八十。在瞬即萬變的戰場,在依舊有著一定戰鬥力的突厥,百分之八十的勝率是相當的高了。但是羅士信一直沒有因此大意,一直在思考著打法。李靖在指點他兵法的時候,曾給他說過一個道理:“敗戰要認真對待,勝戰更要認真對待。”說的是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就算軍事水平再出色的人,在個彆時候也會受到外在因素的限製,而陷入不利的局麵,甚至於必敗。麵對這種情況,更需要統帥用心去打,能反敗為勝,扭轉乾坤自然是好的,就算是不能,能夠減少哪怕是一人的傷害也是小小的勝利。同樣的麵對一片大好的形勢,身為三軍統帥,不能有自滿之心,更不能大意。一來驕兵必敗,自古以來,多少英雄豪傑栽倒在這方麵;另外也可以扼殺敵人反敗為勝的機會。第三也是最關鍵的,能夠減少己方的傷亡。身為大將主帥,多想一些細節,多考慮一個方麵,便能減少己方兵卒的傷亡數量。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是故即便勝券在握,羅士信也沒有掉以輕心,反而認真的思考著接下來的戰術打法。他們確實有著絕對的優勢。但是如何利用這個優勢,將這場戰打的更漂亮,讓己方的傷亡減少到最小,這個便是羅士信思考的關鍵。但是效果並不明顯!突厥終究是北地最強的勢力,手中有十萬以上的突厥兵。兵力並不遜色大唐多少,真刀真槍的乾起來,不管用什麼戰術打法都不可能不付出一定的代價。困獸之鬥的突厥就算士氣什麼的都不高。依舊能夠爆發出強悍的戰鬥,給大唐形成危害。與此同時,汗庭周邊的三十餘萬突厥百姓。也將成為不穩定的炸彈。在如此情形下,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是無可避免的。他們將會在突厥汗庭也會揭開這慘烈的一戰。然而李靖這一計卻避免了這一點。他成功的逼逃了突厥可汗頡利……頡利這一跑,意味著他拋下了三十萬的百姓。這些百姓在缺少主心骨的情況下。唐軍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將他們攔截下來。將他們俘虜,將他們擁有的他們所驅趕的牛羊馬極為己有。同時,大軍在潰逃的時候,很難組織像樣的反擊。逃亡之兵是最好對付的,他們隻會沒命的逃,在逃亡的過程中造成兵卒大幅度的走私,造成士氣過於低下而四散逃亡。隻要他們唐軍追擊的緊迫,就算不正麵決戰。突厥大軍也會不斷的削弱,不斷的放棄抵抗。等他們跑到西方。跑到陰山附近的時候,能有個三五萬的兵馬已經很不錯了。到時候養精蓄銳的李靖軍在他們前方堵截,餘下的兩路大軍再一次擋住頡利的退路。以養精蓄銳之師對戰亡命奔逃之旅,以士氣高昂之兵的對士氣敗落之旅。發展到那個情況,唐朝取勝的幾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除非天上跳下一個隕石,將李靖的五萬大軍砸滅,不然就無可能反敗為勝。在如此巨大的優劣勢之下,唐軍的傷亡至多不會過萬……比之大軍圍困頡利與王庭,耗費時間耗費心力的血戰,將十數萬的突厥兵拚光而取得的慘烈勝果,李靖這一打法明顯高明的多。圍師必闕!《孫子兵法》裡就有這般說法,包圍敵人的時候要給敵人留一線逃生的希望,防止敵人陷入絕望,拚死抵抗,給己方帶來巨大的損失。李靖故意造成三麵包圍的假象,讓頡利以為毫無生機,逼迫他逃跑,從而露出破綻,給大唐可趁之機。這與圍師必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是以不同的形式,將情況問題展現出來。“可是萬一頡利不是選擇向西,而是向北而逃,北渡大漠,那又該如何是好?”羅士信疑問道。李靖笑道:“作為我大唐的盟友,不管薛延陀是什麼心思,但我相信他們是很樂意幫我一個小忙。現在他們的大軍就在北麵晃蕩,突厥不可能得不到消息。”羅士信大悟,指著地圖道:“將大軍藏身在賽因山也是防止突厥北遁的一個舉措吧!”“然也!”李靖頷首點頭道:“我便是要讓頡利覺得往北逃毫無生機,隻有西方才是他們的出路。如此也中了我們的算計,陷入翁中。”羅士信相通這前因後果,想起先前李世績露出那震撼敬重的表情,他亦是不得不服,心道:“原來,決勝於千裡之外,運籌於帷幄之中,這種驚世駭俗的能力真的存在……”李靖這位名不虛傳的大唐軍神,在得到羅士信的戰報的那一刻起就下了一部彌天大棋。羅士信、李世績雖不是他手上的棋子,而是下棋之人,但是他們下的每一步棋都在千裡之外的李靖所預料之中。至於頡利、義成公主、趙德言喬令則乃至於薛延陀都是李靖手上的棋子:他看穿了喬令則小人的心態,知道這個依仗溜須拍馬抱著齊王楊暕大腿上位的隋朝大臣是實實在在的小人,肯定會行告密之事。故意顯出真身,讓突厥知道他的存在。然後利用頡利多疑自負的性格,依仗即將兵臨城下的羅士信、李世績兩路大唐大軍,令他相信唐朝的戰術就是要將他圍困在突厥汗庭,圍而殲之,使得他堅定不移的相信,李靖出現的地方,必然有他的五萬大軍。他還算準了頡利有死戰到底的勇氣,但沒有死戰到底的決心,隻要有人勸說他跑,他一定會跑。義成一直教唆頡利南侵,對於身處突厥的隋朝後裔照顧備至,所圖所謀,可見一二。趙德言更是因為在中原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萬裡迢迢投突厥效命,功利心極其嚴重。此二人在頡利心中的地位極高,有他們的存在,頡利定然不會在汗庭死戰。在前有羅士信後有薛延陀、左有李世績的情況下,頡利也隻有選擇向右突圍。右邊固然有李靖的存在,但至少有阿史那社爾的支援還有西突厥可以投靠……至於薛延陀的心思更容易猜透,夷男野心很大,所謀甚廣,突厥的覆滅對他大有好處。這舉手之勞,也必定會鼎力相助。將所有人的能力性格拿捏到位,能能用的一切有利環節統統用上,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布下如此巨網困住頡利。除了“決勝於千裡之外,運籌於帷幄之中”,羅士信想不到用什麼詞語能夠形容這個時候的李靖。太了不起了。羅士信也將自己遇到的情況:康蘇密投降以及楊政道呈獻玉璽投降的事情細說。李靖想不到還有這事,大感意外,笑道:“能夠迎回傳國玉璽,實在是再好沒有的事情了。至於義成,此人蛇蠍心腸留她不得,待我們取勝過後,便以她來祭旗。”說道這裡,他突然站起來道:“羅士信、李世績聽命。”羅士信、李世績一起起身抱拳道:“末將在!”“你們立刻回營地,整備兵馬,現在頡利跑了一陣,現在他急於跑命,想必也不會發現我隻有兩千兵這一事情。你們將手上的傷兵步卒交給我帶,騎兵你們都帶走,去追擊頡利。那些讓頡利拋下的百姓,交給我便是了。”羅士信、李世績互望一眼,各自都若有所悟的看了李靖一眼,明白了他的意思。李靖這是將擒獲頡利的大功讓給他們了。不貪功,不爭權,無怪李靖擁有翻雲覆雨的通天之能,李世民依舊對李靖信任備至,但凡有重大軍事上的決定必先求問他的意見建議。李靖布下了如此的天羅地網,羅士信、李世績作為當世少有的名將,那裡還能看不透目下的關鍵所在?兩人回到軍營之後,立刻點齊兵馬,將手中的馬匹通通聚集起來。羅士信將情況大致上向劉仁軌、薛萬均、蘇定方這些人細說,對於李靖的這步棋,每一人都傻眼驚歎,隨即湧現敬服之意。用兵若李靖如此,實在讓人不得不服。“我們全軍幾乎所有人都會騎馬,全部都帶去?”劉仁軌想著怎麼安排。“不要!”羅士信道:“隻帶騎兵,步卒一個不帶,省下的馬給騎兵輪換。”在他的安排下,步卒雖然懂得騎術,可以馬背行軍,增加機動性。但如今追擊頡利,需要日夜兼程,需要馬不停蹄,甚至在馬背上休息。步卒是不可能堅持到最後的,與其掉隊不如不帶,將機動性最大化。他可不想在這精要關頭,浪費資源。無論如何,他們就要將頡利阻攔下來,將他們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