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師謨的言外之意,在座的幾人都明白了。李建成有點點意動,但更多的卻是震恐。徐師謨向四麵團團一揖,大聲道:“在下一心效忠殿下,在這裡也不怕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使者到來,我們大可以將使者扣下。然後對外詔稱秦王一黨在仁智宮劫持天子行密謀造反之事。佯稱接到了天子秘密送出的血書衣帶詔,發兵符調集各地軍隊勤王清君側,我們有楊都督大兵壓境,又有李大將軍助陣。足以在短時間內攻克鳳凰穀,踏平仁智宮。到時候誅殺秦王亂黨,至於陛下,他本就對裴寂說此身最大的心願是為太上皇逍遙自在,不如就從了他的意願……”膽大妄為的聲音還未落下,便讓一人截了住。“徐舍人真有大才,這夢做得,我魏征想都不敢想!”魏征什麼什麼人物,日後李世民登基大統,文起貞觀,武稱天可汗,威望最盛的時候,都敢與他叫板。逼得李世民像個小孩一樣跑到長孫皇後麵前大叫要殺了他……徐師謨還真不在他眼裡。此人卻有能耐,也有一定的才華,但是但他的大誌壓不住他的才華,將一切都想的太過美好。他毫不客氣的嘲諷著:“太子威震天下,中外歸心,秦王卑鄙無恥,陰險無能。隻是憑借陛下的寵信狐假虎威,征戰數十載,百戰百敗,在軍中全無威信。這義旗一舉。想必京畿各地跟著秦王征戰多年的統兵大將,一聽對手是老上司大唐常敗將軍李世民,一個個俱都肅然受命。秣馬厲兵隨時準備殺往仁智宮救駕,鏟除秦王一係勢力。同時,秦王黨一個個都是小人,樹倒猢猻散,見大軍一來,便將秦王人頭送上。”“再有京中三省六部九寺大臣,邊境總管軍事統帥。一個個都苦秦王久已,一聽要舉兵對付秦王。爭先恐後的投入東宮門下,扶保真命天子登基。更無一人會質疑太子令拒絕不從!最後四海臣服,宇內歸心。我們一個個攀龍附鳳,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美哉!”魏征聲音本就尖銳。不甚動聽。此刻有意拉長了聲調嘲諷,更如鐵物碾壓玻璃渣般刺耳。一套冷嘲熱諷下來,將徐師謨的臉色刺的湛青。徐師謨盛怒道:“自然不會如此順利,但總好過你讓殿下孤身一人去送死的強。”李建成對於堂下的爭論視若無睹,他知道因為形勢太過危險,太過嚴峻,給予他們準備的時間又不是那麼的充分。亂了在情理之中。爭吵歸爭吵,但爭吵中的道理卻是不假。“我也覺得應該搏一把!”說話的是韋挺。他出身關中世家是前隋民部尚書韋衝的小兒子。韋李兩家交好,與當時還是唐國公長子李建成自幼相識交好。大唐開國後。太子李建成即將韋挺引入東宮任用,信任彌厚勝過任何一人。“陛下偏寵秦王,自來如此,仁智宮這事,可不正是秦王一手所為?他借太子留京,自身侍駕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大肆顛倒黑白撥弄是非。如今陛下已全然聽信他的一麵之辭,仁智宮內外想必也為秦王掌控,太子單騎前去謝罪,隻怕是凶多吉少。殿下目前占據中樞,手上又握有重兵,搏一搏,至少能成個五五之數。”“噗嗤!”魏征又笑了起來:“現在雖是大半夜的,一個個都在做夢哩?該醒醒了吧……殿下,臣就說兩句,論領兵打戰,論軍中威信,誰比的過秦王殿下?論衝鋒陷陣,摧凶克敵,誰又比得上大將軍羅士信?此二人在鳳凰穀,就憑楊文乾?就憑李藝?拿得下他們?在我看來,羅士信一人對付他們就綽綽有餘,更何況還有早已準備的秦王殿下。起兵,十死無生,孤身認罪,九死一生,望殿下明斷。”李建成竟然無言以對。楊文乾曾是他的宿衛,因為對他忠心不二,才被提拔為慶州都督,論及才乾,隻能說是中庸。李藝倒是威名赫赫,但很明顯不是羅士信的對手。李建成瞧向了一直沒有說話的太子中允王珪,問道:“叔玠一直未言,不知你意下如何?”在太子的私人幕僚中王珪年紀最長,地位亦是最高的一個,李建成向來以他馬首是瞻。現如今徐師謨、韋挺意圖造反,趙弘智意圖解釋,而魏征意圖請罪,四個人已經出了三種解決事情的方法了。李建成什麼都好,最大的毛病便如魏征說的,優柔寡斷,不如李世民一般剛果決絕。其實曆史上李建成便有好幾次機會一展拳腳的,最後都因為優柔寡斷的性格放棄了。李淵起義之初,李建成攜帶李元吉逃出了河東。依照李建成的本意是不去投奔李淵,而是與平陽一樣,自立山頭,憑借李家在河東的聲望,拉起一對兵馬來支持李淵。如果李建成當初這麼做了,同時成功的話,他的履曆上將會重重的記下一筆,李世民想要超越他,就沒那麼容易。以難度而言,李建成在河東拉起一支兵馬比平陽在關中皇城腳下,拉起一支兵馬要容易的多。當時隋朝人心向背,李建成本就才乾不俗,兼之還有一個驍勇過人的李元吉,成功率還是很大的。結果就在他擬定計劃,準備這麼乾的時候與柴紹碰上了。柴紹在長安拋下平陽逃往太原與李淵彙合,一聽李家大公子意圖自己乾,又不好意思丟下他,也就勸說他投奔李淵去。好了,一有不同的意見,李建成的毛病犯了,猶豫了好一會兒,選擇了聽柴紹的,錯過了大好機會。如此事情,可算是不知凡幾。但就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以遇上多選題,還是各有道理的多選題,這腦袋就有點犯暈了。最終問向了亦師亦友的謀主王珪。王珪亦是出生名門,他的祖父是南北朝末年的名將王僧辯,他的家族太原王氏是關東五大高門之一。但細說起來,不如說王珪一家很有當神算的潛質,而且看得特彆準。昔年王珪交友滿天下,有一次設宴款待名士,宴會中房玄齡、杜如晦皆在邀請之列,王珪的母親很是高興,直言兩人是王佐之相,自己的兒子能與他們做朋友,將來一定大有好處。見王母秀著她的看相技術,王珪的夫人也不甘示弱,當了回神算,對王珪道:“你們將來能夠成名,全靠末座少年。”為此大詩人杜甫還在他的《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一詩中寫道:“次問最少年,虯髯十**。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末座少年便是李世民,這位李家的二公子,陪著大哥李建成赴宴,但因生性頑劣,在士林中沒啥威望,被安排在了宴席的最後一位。不過很顯然,王珪並不信母親與夫人的神算,毅然加入了李世民的敵對陣營。見李建成開口詢問,王珪道:“玄成所言,雖不中聽,卻句句在理。殿下若此時占據京城,囚禁使者。行了這一步,便再難回頭。怕是連對陛下影響最深的裴相都得倒戈與殿下為敵了。今大亂之後,人心思定,願真心跟隨殿下起事的人寥寥無幾。常言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恕珪直言,起兵反抗,結果十之**就如玄成說的那樣,十死無生。趙主簿之言有不夠徹底,玄成所言亦確實萬分危險。珪之所以不言,實是再想還有彆的什麼法子。若沒有彆的辦法,也隻能依玄成之言,死中求生。”魏征見王珪站在他這邊,乘勝追擊道:“陛下寵愛秦王不假,可以征看來陛下愛子之心,並不限止於秦王。齊王、殿下都相差不了多少。隻要澄清謀反罪名,隻認私兵一事,陛下不至降罰過重,比之據城起兵,名不正、言不順,實在穩妥的多。”李建成看了看魏征又看了看王珪,猶豫了好半響,終於拿定了主意。**********此時鳳凰山穀口。“就如你說的,他還是選擇來了啊!”李世民站在山坡高處,看著忙碌的兵卒,長歎了口氣。全盤計劃,最理想的就算李建成孤注一擲在長安作亂造反。然後他可以名正言順的將李建成擊潰,取而代之。但是就如羅士信斷言的一樣,李建成還是來了。羅士信坦然自若的笑了笑:“太子麾下也有許多無可忽視的謀臣,能夠分辨的清事實。有他們在,太子不會放如此顯著的錯誤。”現在為了防止李建成造反,李淵已經下令鳳凰穀內的所有兵卒統歸李世民率領,羅士信充當副手,以抵禦不可預料的變故。是以現在羅士信能光明正大的與李世民在一起,商議著如此事情。“所以依我之見,原定計劃可有有些不足。最好讓事情再鬨大一些,李藝現在恰好在寧州,我覺得可以將他拉進去,將事態在鬨大一些,鬨得陛下無法庇佑太子。還有殿下必需小心封德彝此人,此人如果沒錯的話,應該是太子的人。”(。。)ps:晚上12點前,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