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請不要吝惜你的愛(1 / 1)

愛和自由 孫瑞雪 839 字 3天前

讓一個生命正蓬勃發展的孩子用心計獲取愛是可悲的。很多孩子的狀態是:他知道在這個時候哭,他媽媽會愛他。母親對孩子的愛確實能夠給未來的成長提供非常好的背景。我們知道兒童是因為彆人愛他,他才愛你。他是看著彆人的行為,他不看你的說教,這也是蒙特九九藏書網梭利“吸收性心智”特點。中國有句俗話:“寧可能孩子一顆好心,不給孩子一張好臉。”我告誡所有的父母:你寧可不給他一個好心,你給她一個好臉,他肯定成長得好。這讓我想起普希金的一句詩:“騙我一次容易,隻求你騙我。”因為父母的“好臉”,能給兒童提供情緒安全的基礎,其結果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容易采納與父母相同的價值觀和其他一些行為。但是這個“好臉”必須穩定地給下去。我們父母應該對孩子耐心,就是要了解孩子的發展期。比如我們幼兒院的一位老師腿碰破了一點。一個小朋友正在操作教具看見後就往外跑。正好過道裡有位老師碰到他,問:“你為什麼把教具拿出來呢?來,老師帶你進教室。”就把他領進去。這個孩子一見腿破的老師就兩眼的淚水。老師說:“你為什麼把教具拿出去?”這個小孩子說:“老師的腿破了,我要去找大夫。”這個老師特彆感動,兩位老師就蹲下去說:“對不起,對不起,老師不知道。”老師以為這個事情就算完了,這個孩子也進了教室工作了。但是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這個孩子在餐廳吃著飯突然往外就跑,他從窗戶看到大夫從那兒過去了,他跑出去說:“大夫,大夫,我們老師腿破了。”他跑出來時老師也跟了出來。大夫說:“好的,我去看看老師。”說完,這個孩子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往回就跑。這個老師在文章中說:“孩子平靜了,但我的心沒有平靜,我知道我平時給孩子的愛得到了回報。”因為孩子學會了愛,使兒童擁有這樣的品質是對老師和社會最好的回報。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家長一定要學會怎麼愛孩子。你必須看一些經典性的書籍,了解兒子的成長規律和精神的建構過程,明白人類的成長實際是精神的成長過程。這樣就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為什麼抓東西,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的原因;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水、玩泥、用手抓飯吃等。蒙特梭利有一句話:對人的懲罰莫過於兩種,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自尊。我們暫且把“內心力量”放在一邊,因為這個問題過於複雜了。我隻提一下人格自尊,我想我們成人訓斥孩子,或者說成人給孩子臉色看,這是家常便飯。父母認為兒童無自尊可言,兒童也果真喪失了自尊。長久下去,父母罵孩子、打孩子也無所謂了。有些人因童年的原因在用其一生的精力維護自尊,並在矛盾中苦苦掙紮,一方麵在不斷地維護自己的自尊,一方麵卻又不斷傷害彆人。所以我要告訴有些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自尊的話,你最好先問問自己,你是否給予過他這樣的財富。生活就是這樣殘酷,你沒有給予,你當然得不到回報,你會說:“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呢?我給他吃、穿、養他,我心裡愛他。”是的,不頂用。你每天在埋怨他、責備他、訓斥他,百分之七十的語言都是否定的語言。你當著彆人的麵訓斥他,你甚至在大街踢了他一腳。家裡來人時,你當著孩子的麵告訴客人你所認為的孩子的某些缺點。你不斷地以一個成人的角度誤解孩子等等,這些都不是愛。愛是什麼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我常想,一個成人如果用有賓行為和態度來對待和理解孩子,這個孩子定會快樂、自信、勇敢和充滿愛意。更重要的是兒童能依據這種愛在未來去創造一人新的世界和生活——人相互平等,人與人相互理解;呼不到吐痰聲,看不到蒼蠅和垃圾,人們帶著孩子在門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樹蔭下乘涼,哲人們在窗前的沙發上低聲交談,花叢裡少女們靜坐在木椅上手捧詩集,少年們奔跑在網球場上,詩人們在附近的茶館裡高談闊論……這一切並不遙遠。如果你愛孩子,讓他的精神愉快,你給了他們美好,兒童就能給我們帶來一個金色的未來。這個希望寄托在兒童身上要比寄托在任何成人身上更為可靠。因為“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