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七點,“大東丸三號”在海麵低速反複探測了幾次深度以後,在下沉島嶼的正上方停了下來。天氣與昨天一樣,晴空萬裡,風平浪靜。海底開發株式會社所屬的加油、潛水兩用船“巽丸號”頭天晚上已經趕到了會合地點,這會兒正在距“大東丸三號”三百米左右的海麵上進行著緊張的作業準備。“海神號”先被起重機吊起,然後又被穩穩地放到海麵上。小野寺和結城先後跳了上去。“海神號”左右搖擺,晃動得頗有些劇烈。小野寺從指揮塔的升降室鑽進吊籃,再跟著結城的口令,慢慢地由升降口向“巽丸號”靠攏。——“巽丸號”的船體四周布滿了防衝撞的紅色塑膠球。有人從後作業平台上拋下一根纜繩,接著,甲板上的固定臂伸出,將“海神號”鉗住,固定,隨後油管放下,開始向“海神號”注入燃料。這種1948年由皮科爾率先研製出的巴奇斯科夫型深水潛艇,從其類型上講已過於陳舊,但就目前而言,靠輕於水的金屬鋰獲得浮力的深水潛艇不多見,美國有兩艘,法國有一艘。雖然鋁合金及FRP(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材料製造的浮船也已出現,但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成功研製了同溫層熱氣球FNRS—1號,第一次把人類送上三萬米高空的著名物理學家奧奇斯特·皮科爾的真正功績卻在於FNRS—2號——巴奇斯科夫型深水潛艇,這一發明讓皮科爾的名字成為不朽。“浮力學的天才”皮科爾!如同氣球靠氫的浮力翱翔天空一樣,他實現了人類在大海中亦能自由漂浮的夢想。在此之前,所有的深水潛艇都被認為不能離開工作母船,必須用鋼纜時時將其係住。1934年,威廉·比勃設計的潛水球創下了潛水九百八十四米的紀錄,他的設計竟與公元前亞曆山大大帝所采用的方式如出一轍。然而,這個起關鍵作用的鋼纜同時也成了深度下潛的最大障礙!由於鋼纜吊下的是沉重的、鋼鐵製成的耐壓球體,需要較大的安全係數,所以,一千米長的鋼纜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弄得不好,它完全有可能自己不堪重負而發生斷裂;這時,如再遭遇暗流,其後果往往不堪設想。皮科爾的設想是:建造一個能脫離笨重、危險的鋼纜的束縛,自由地潛入海底並自由運動,而當壓艙物去掉時,又能浮出水麵的“水中氣球”。——是潛水艦嗎? 不,它顯然不能完成這一使命,它的耐壓構造達不到要求。在海底深處,當每平方厘米的水壓約為一噸時,它的中空構造體就會變得像薄紙一般。就連酒瓶的軟木塞在深水層都會被擠壓成石頭一樣堅硬,不再具有一絲浮力。如果增加船殼強度,重量就會增加,浮力就不夠。即使使用浮舟補充浮力的不足,也難以滿足密封構造帶來的浮舟自身的耐壓需求。對海水而言,如果采用開放式結構,船體內外的壓力就能保持平衡,從而達到減輕船體重量的目的。但是,這種開放式構造又會導致空氣壓縮。深海處,在幾百個氣壓的壓力下,空氣體積會急劇縮小為原體積的百分之一,而浮力同時也會隨之降為百分之一。這樣,水中的氣球一旦在水中超越某個極限,它就會像石頭一樣,自己沉入海底。於是,皮科爾想到了在高壓下體積幾乎不會發生變化的另一種物質——液體汽油。用它作為浮力材料,解決浮力問題。1948年11月3日,在西非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卡爾的洋麵上,無人駕駛的汽油浮舟巴奇斯科夫FNRS—2號成功地完成了水下九百米的下潛。在此之後,這種型號的FNRS—3號和特魯斯蒂1號、2號及阿爾麥第斯號,便逐步開始了征服海底世界的曆程,最終突破了萬米大關。巴奇斯科夫型的“海神號”雖然比美國的“阿爾米諾德上將號”、法國和比利時共同開發的利丘瑪琳型要老一些,但這種型號的特點是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它在水中尤其在深海中的靈活性和在艙內的舒適度,而且潛水時間長。它裝有高效、輕質的氫電池,曾在大陸架附近創下兩人下潛時間超過二十四小時的潛水紀錄。在其長三點五米、直徑二點二米的耐壓艙內,還配備了床具及微型廁所。水中最大航速為每小時七海裡,平均為每小時四海裡。配備電磁控製的潛水操縱舵,可急速下潛至四百米左右,持續航行能力為一百公裡。水下照明彈、全景潛望鏡、聲呐係統等一應俱全。它的獨到之處是,特彆配置了與工作母艦保持無線聯絡的水中VLF(超低頻)通信係統。“巽丸號”的甲板上,“嚴禁火種·危險”的紅色警告旗隨風飄揚,空氣中散發著強烈的汽油味。此刻,純白的船體上分彆塗有兩道紅色和橘黃色耀眼彩條的“海神號”正在慢慢地吞噬著燃料。沒過多久,油箱已滿。油路口被蓋緊後,“巽丸號”上的紅旗立即被換成了黃旗。這時,“大東丸三號”上放下一艘汽艇,六個人從汽艇上來到“巽丸號”上。在這六個人當中,兩人負責聯絡,其餘四人分為兩組,三班輪流進行潛水作業,視情況改變潛水地點。每次潛水時間為兩個半小時,但根據情況可適當延長。汽艇卸完人後回到了“大東丸三號”上。隨即,“大東丸三號”鳴笛駛過“巽丸號”,緩緩離去。考察隊隊長留在了“大東丸三號”上,指揮觀測船和直升機在周邊海域進行超聲波、重力、磁力測試及海麵資料的收集。“巽丸號”的所有準備工作都已就緒。結城從“海神號”狹窄的甲板上輕身一躍回到“巽丸號”後,朝小野寺揮了揮手,喊道:“我們在上邊用水下雷達監視,快去吧,這兒的海底平均深度是四百米多一點,對你來說就像過家家!”“沒那麼簡單!”小野寺悄悄用手指了指身後立在“海神號”的甲板上的田所博士,後者表情凝重得像個艦長,正在那兒踱著方步。“老板乾勁大得很,想到再深一點的海溝去調查!”“海神號”首次搭乘的人員為兩人,即田所博士和水產廳那個年輕的科技官。兩人進入潛艇後,小野寺豎起了大拇指,讓吊臂鬆開。“嘎啦嘎啦”一陣響聲過後,“海神號”被推離了“巽丸號”。潛艇晃動了幾下,小野寺彎起食指放入口中,吹了一聲口哨,這是上浮或出發的信號。結城在“巽丸號”的甲板上回了一聲口哨。此後,小野寺通過潛艇內狹窄的通道,進入艙內,關緊了閘門。“起航啦!”簡單測試完VLF通信係統後,小野寺對坐在身後略顯緊張的兩人說,“準備好了嗎?知道觀測窗的位置吧,後麵還有一個。嗯,這個是水下電視屏幕,全景,能掃描一百四十度,攝像機固定在潛艇的前邊。”艙內的光線調暗之後,小野寺抓住電磁閘的手柄,打開前後兩個儲氣罐。緊接著,海水咕嘟咕嘟地往上冒,漸漸漫過監測窗——從“巽丸號”上可以看到“海神號”的甲板前後吐出一串串白色泡沫。一會兒,黃白相間的指揮塔便靜靜地消失在了海水裡。小野寺合上動力開關。尾翼上方的螺旋槳開始悄悄地轉動起來。“深度六十,目標正下方,全速動力下潛。……請大家抓穩點。”小野寺把飛機操縱杆模樣的掌舵杆向前一壓,手柄向右一切,“海神號”便以十五度的斜度,開始呈螺旋形下潛。正麵觀測窗緩緩移動的視線裡出現了一團黑影,這是從“巽丸號”上潛下來的兩個蛙人,他們在目標物上方裝了浮標,然後抓住繩索,對著“海神號”做了個交警先生請多關照的動作——他們騎在小型水下圓盤上,儘管使用的氣罐含有氦氣而不是氮氣,但潛入九十米的深度也絕非易事。小野寺打開水下電視監視係統,超清晰度的水下攝像機的確名不虛傳,拍攝的畫麵不但清晰,而且視角寬闊。小野寺一邊監視著電視圖像,一邊告訴田所博士說:“如果發現什麼重要的東西,就按這個鍵,VTR(磁帶錄像機)可以錄下來。不過,一次隻能錄三十分鐘。這裡準備了三盤錄像帶。”田所博士和科技官都沒吭聲,輪流盯住電視畫麵或監視窗。“是那家夥吧……”田所博士突然吼了起來,“沒錯,就是它。”上午九時剛過,太陽光照射海麵的角度極小,水下不太亮,但水質清澈。所以,在緩慢旋轉的電視畫麵中,朦朧可見深藍色的海底中聳立著一個黑糊糊的東西——一座巨大的海底孤島出現在了眼前。隻有島的頂端有些光亮,而側麵則像披了一件長長的黑袍,漸漸消失在深不可測的海底。“船頭對準正前方那個怪物。”田所博士手搭在攝像機的開關上,“能一直保持這個姿勢下潛嗎?”小野寺小心翼翼地調整著舵把,停止旋轉,對準目標後,緩緩掛了倒擋,待“海神號”停下來,放掉已剩不多的調節平衡的空氣後,將船軸心調至俯視十五度角,開始悄悄地下潛。就像舞台的背景一樣,電視畫麵中,“無名島”的頂部漸漸露了出來。潛艇的位置離它有三百米左右。博士按下啟動鍵,攝像機的磁帶開始有節奏地轉動起來。小野寺打開超聲波測深儀的開關。“到差不多的地方就彆再潛了。”小野寺死死盯住漸漸逼近紅色零度的超聲波測深儀的指針和沉降速度計,有些緊張地說,“前麵的路還長著呢。”在距離島頂部約十米的地方,小野寺猛地掛上後退擋。“海神號”船艏保持十五度傾斜像鱂魚似的向上躲開了。“我說……”小野寺開始問道,“是不是沿著斜坡下潛?”“彆嚇我們了。”VLF話筒裡傳出“巽丸號”上結城的聲音,“撞上就糟了。”“繞島頂半圈,”田所博士說,“然後沿斜麵下潛。”“‘大東丸三號’來電了!”揚聲器裡又傳出在船上待命的調查員的聲音,“島附近的海底向東傾斜,斜度三度以上,斜坡長度不詳,這和海圖上的數據不一樣,水深也增加了一百八十米。”“海底滑坡?”科技官問了一句。“田所先生……”小野寺一邊將潛艇向前推進,一邊問道,“兩天內下沉了將近二百米卻沒有發生海嘯,這是為什麼?”“不知道!”田所博士幾乎是在咆哮,“也許是在哪兒找到了平衡,鬼才知道是在哪兒?什麼都不清楚!”什麼都不清楚!小野寺心裡“哼”了一聲,從昨天開始煩的就是這句話。“海神號”和島頂部一直保持著五十米左右的間距,航速控製在三海裡,開始下潛。潛到九十米時,海底已明亮了許多,古老的火山口周圍的褶痕清晰可見。小野寺雖是個外行,但即使不借助投光器,也看得出這個島在水下的曆史絕非短暫,隻是最近才從水中凸起,接受了一點侵蝕和風蝕的洗禮而已。然而,這座奇妙的島嶼如今又重新回歸到了海底。火山口的直徑大約為二百到三百米,內壁幾乎都是幾近直角的陡坡,火山口上有一處極深的“V”字形裂痕。這顯然不是噴發造成的。確切地說,是在火山口形成後,由另一起因崩裂而成。測深儀上麵的數字表明,其火山口深度竟有一百餘米。小野寺提心吊膽,生怕田所博士一時興起,非要進到裡麵去看個究竟。潛艇繞島轉了半圈,並沒發現它在下沉的過程中發生過什麼火山性活動的痕跡。“無名島”像從來就在那裡一樣蜷臥在寒冷陰暗的海底,悄無聲息,充滿厚重感……小野寺給出信號後繼續下潛。為了慎重起見,聲呐探測器一直保持工作狀態,沿著斜坡將船頭向下調至近三十度的角度。聲呐的回波進入揚聲器後,再將VLF信號轉換到接收器上。“結城,開始下潛啦。”小野寺對著話筒喊道,“你幫著看好啊。”“沒問題。”結城回答說。“你現在在它的正上方,看得很清楚喲。”小野寺轉動電阻器的手柄。艙外傳來陣陣水流聲,艙頂部能感到引擎的振動。田所博士和科技官都係好了安全帶,瞪大雙眼監視著電視畫麵和監測窗外的一切。艙內不時響起聲呐探測器傳出的“哐哐”的回聲,“海神號”以二海裡的航速繞著山坡開始下潛。魚群和巨大鯊魚的身影不時掠過電視畫麵,向上遊去。右邊的監測窗外已能看清楚沉下的島嶼——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海底火山的半山腰。不一會兒,新近形成的海蝕線便清晰地呈現在他們麵前。“保持船體水平。”田所博士說,“沿著海蝕線轉一圈試試看,隻要一會兒時間。”小野寺抬高船頭。海蝕的痕跡幾乎就是這個島露出海麵的水平麵部分。山腰上好幾段斑馬條紋告訴我們:這個無名小島已有過數次隆起、下沉的經曆。“有水平儀嗎?”田所博士問。“在記錄器的抽屜裡。”博士將水平儀取出,緊緊貼在監測窗上,像是要把窗外的東西一口吃掉。“看,假如這是三天前的海平麵痕跡的話,現在,整個島已向東傾斜了四到五度。”“繼續下潛?”小野寺問。博士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同意。“海神號”繼續下潛。二百米……二百五十米……從下麵往上可以看到太陽已升起很高了,但海底的能見度依然良好,隻是窗外的水色突然開始發藍。小野寺顧不上看水壓計的指針,駕著“海神號”繼續向前。這點深度對“海神號”來說,簡直就是小兒科。三百米,他略微將船頭調高,山腰斜坡正明顯趨緩,將長長的裙帶拖向青藍色的海底。水溫十五度,電視畫麵上幾乎是一片空白。小野寺關掉電視,將顯示器推上去,跟著,切斷艇內的照明。透過監測窗可以看到,淡淡的幽靈般的青光灑滿海底。三百五十米,“海神號”的船體已接近水平狀態,沿著伸向昏暗的海底、望不到儘頭的平緩斜坡前進著。小野寺放出幾個壓艙的鋼球。“馬上就到海底了。”他告訴身後的兩人說。“‘大東丸三號’發出信號,”結城的聲音又從聽筒裡傳出,“這裡是東西約十公裡、南北約十五公裡的地貌海隆,由此向東三公裡處,有一個十度左右的大陸架斜坡。”小野寺打開探照燈。在茫茫的水牆對麵隱隱約約可以看得見海底導航錨鏈垂掛在船底,傳出“咣當咣當”的撞擊聲。遊過來一群發光類魚群。在強烈的探照燈光下,海底就像一個巨大的灰色生物,朦朦朧朧地浮現出來。小野寺將船速調至半海裡,繼續放出幾個鋼球。錨鏈不斷撞擊著海底,將淤泥翻起。“海神號”拖著錨鏈慢慢潛行,不一會兒,靜靜停了下來,船的底部距海底兩米左右。眼前的海底並沒有什麼變化,前後傾斜隱約可見,但是,後座兩個人的反應卻截然不同,顯得興奮不已。“有波紋標記……”科技官叫道。“火山岩和火山彈如此暴露無遺!”博士也興奮得快言快語。“看來,最近海底泥土的活動異常活躍。”科技官說,“你看那兒。”“嗯……”博士點點頭,“海底沿著斜坡出現了大範圍平移。”“與其說平移,是不是應當理解為近於滑坡?”“小野寺君……”博士喊了一聲,“沿斜坡向東邊的大陸架方向前進!”“海神號”回到海麵後,小野寺他們發現“巽丸號”正陷入爭論的旋渦之中。其實,這個討論早在“海神號”放出壓艙鋼球準備返回時就已經開始了,VLF信號將“巽丸號”與“海神號”以及幾公裡以外的“大東丸三號”之間的討論連接起來。當固定臂重新將“海神號”攔腰抱住時,“巽丸號”一麵開始第二次下潛的準備工作,一麵慢慢地向東移動——它要補充下潛的鋼球、磁帶,更換自動記錄儀。即便是在這段時間裡,“巽丸號”和“大東丸三號”之間的討論也沒有停止過。田所博士反複強調,類似大陸架斜麵和海隆分界線的東西幾乎不存在了。科技官也證實直到前不久還存在過。因為海流會衝擊斜坡,根據生物種類和岩石就能判斷。現在,海隆上滑下來的泥土大麵積地覆蓋下來,形成一個大大的圓弧。第二次下潛很快準備就緒。幸長副教授和火山調查官隨潛艇趕往大陸架斜坡進行調查——忙得連食品都是帶入潛艇內吃的。這次與第一次一樣,采用高速下潛的方式,直達六百米處,此後,沿著斜麵再潛入一千八百五十米的海底。負責調查的兩個人似乎有了令人興奮的發現,有一次,連從來都以冷靜著稱的幸長副教授都忍不住扯著嗓子大聲叫了起來。潛艇返回時,海麵上起了波浪。於是,“巽丸號”用“人”字起重機將“海神號”吊到操作甲板上,拖著長長的浪花全速前進。“第三次下潛推遲到明天。”田所博士宣布說,“‘大東丸三號’在離這兒一百二十公裡的小笠原海溝附近有了新的發現,所以,我們要潛到海溝去,不知道行不行。”“理論上講,‘海神號’可以下潛到十萬米。”小野寺回答說,“當然,如果真有那麼深的海的話。安全係數設在十倍以上——在I造船廠的衝擊波水槽裡甚至還做過超級試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