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旺斯化”!我不知道這個詞兒到底是該稱為笑話?侮辱?還是恭維?這是一位倫敦來的朋友說的。他在前往海邊的途中,突然來拜訪我們,還留下來吃了頓午飯。我們已有五年沒見過他了,而他顯然也很好奇地想知道普羅旺斯的生活對我們造成了何種影響。因而仔細地打量我們,試著找出任何心理或身體上的退化。我們倒沒有意識到任何改變,但他很肯定地說有,雖然他也說不出所以然。由於找不出任何諸如“精神失常”,“英文退化”或“早衰”等明顯跡象,他隻好用一個模糊、便利、籠統的詞──普羅旺斯化──來形容我們。當他駕著潔淨的車子絕塵而去時,車上電話的天線在微風中輕快地晃動,我看著自家那輛沒有任何通訊設備的本地產雪鐵龍,真是又小又髒。而和朋友那身“蔚藍海岸”的名牌服飾比起來,我是一身本地人的行頭──舊襯衫、短褲、還光著腳。然後我想起他吃飯時不時地看錶,因為他六點半和尼斯的一位朋友有約,不是那天晚些時候,也不是晚上某個時間,而是六點半,十分精確。而我們早就拋棄了準確計時的習慣,因為本地人根本不吃這一套,我們現在奉行“差不多就好”的規則。又是一個本地化的表現。想得越多,越發發現我們真的變了!我倒不覺得那是“當地化”,但在新生活與舊生活之間存在這麼多的差異,我們得去適應所有的一切。這並不難。大多數變化是慢慢地、愉快地、不知不覺地發生的。而且對我而言,這一切都是更好的改變。我們不再看電視,倒不是我們自命清高地想要留出更多時間追求知識,變化就是這麼自然而然的。夏天,看電視不能和欣賞夜空相媲美;冬天,不如晚上吃頓大餐。這會兒,電視機已經被搬到壁櫥裡,好騰出空間來多放些書。我們吃得比以前好了,或者說吃得更便宜了。在法國,不管待多久,想不傳染上法國人對食物的狂熱是不可能的,而且誰會想逃避這種樂趣呢?為什麼不從日常飲食中發掘樂趣呢?我們早就跟上了普羅旺斯的美食節拍,學會了善加利用大自然全年不斷的特產──蘆筍、火柴桿大小的扁豆、辣椒、桃子、杏子、香瓜、葡萄、野香菇、橄欖、鬆露,每一季大自然都有不同的盛宴,除了昂貴的鬆露外,其餘的幾乎都是幾法郎就可買到一公斤。肉類卻又另當彆論,肉店裡的價錢能把觀光客嚇跑。普羅旺斯不是畜牧區,所以禮拜天早上打算買牛排的英國人,最好帶上支票本,並且做好心理準備,因為牛肉既不便宜也不鮮嫩。但羊肉則不同,在西斯特宏(SISTERON)附近的羊群都是吃藥草長大的,肉裡帶著股特殊的味道,讓人覺得烹調時加上薄荷醬簡直是種罪過。至於豬肉呢?不管哪個部位都好吃。即便如此,我們現在肉吃得少了,有時吃點伯黑斯(BRESSE)高品質的原產雞,或是嘗嘗冬天裡安莉帶來的野兔。要不就在氣溫下降、西北風呼嘯的時候來鍋扁豆燉肉──偶爾吃點肉的感覺挺棒的。天天吃肉已成為過去式了。此外,尚有數不勝數的東西──來自地中海的魚、新鮮的義大利麵、各種各樣的蔬菜食譜、數十種的麵包、幾百種的乳酪……。飲食習慣變了,烹調方式也變了,如今我們做菜幾乎都用橄欖油,但是我們的體重卻減輕了。雖然隻是一點點,但已足以讓朋友們驚訝,他們原都以為我們會吃成滾圓的胖子,頂著圓鼓鼓的胃,通常這隻會在胃口又好又能幸運地在法國大吃大喝的人身上出現。雖然沒有刻意計劃,我們運動得多了,不是穿著緊身衣的骨感女郎跳的那種健美操,這裡一年到頭有八九個月的時間可以在戶外活動,運動量自然而然地就大了起來,除了日常生活必須的小小鍛鍊,如撿柴禾、除草、清水溝、種花、修剪樹枝、彎腰、提重物,談不上有什麼不得了的鍛鍊活動。對了,還有一項,就是在不同的天氣裡,天天走路散步。曾經有一位訪客拒絕承認走路是種高強度的鍛鍊,它既不費什麼力,也不會馬上累著你,不快也不激烈。他們說,“誰不會走路呀,這怎麼能稱得上運動呢?!”如果他們堅持己見,我們就帶著他們和狗兒們出去走走。剛開始的十分鐘還不算什麼,沿著山下的小徑漫步走,十分輕鬆,毫不費力,沿路還可以享受新鮮空氣及遠方馮杜山的美景。這能算運動嗎?根本還沒開始喘氣哩!然後,我們轉個彎,沿著小路往盧貝隆山脊上的雪鬆林進發。路麵從鋪滿鬆針的沙石路變成遍地碎石的斜坡,我們開始爬山吧。五分鐘後,沒人敢再說走路是老年人的運動。十分鐘後,壓根兒就沒人吭聲,隻聽見日益沉重的喘息聲和夾雜其間的咳嗽聲。小山路沿著大石頭繞來繞去,一些樹枝低垂的地方,得加倍彎腰才走得過去。往上看不見令人振奮的山頂,視野隻能達到前麵約莫一百碼處那條狹窄陡峭的石頭小路,消失在下一塊露出頂部的大石頭後麵。假如還有喘息的力氣,那一定是腳踝在碎石上扭傷時發出的咒罵聲──腿部和肺部彷彿有把火一直在燒。狗兒們跑在前麵,把我們拋在後麵,幾個人前後隔著長長短短的距離,步伐蹣跚,身體深深地弓著,雙手撐在大腿上。出於自尊,他們往往會硬著頭皮一直走下去,喘著粗氣、低著頭,感到噁心!從此,他們絕不敢再說走路不是運動了!登上山頂的獎品是,發現自己置身於一片寧靜、獨特的山間風情裡,雖然有時帶幾分陰森,卻永遠美麗。雪鬆林披著厚厚的雪衣,何等的壯麗神奇!樹林後麵,山朝南的一邊,灰色陸地疾速融入遠方,在岩石縫也能生長的百裡香和黃楊木,點綴其間,使這片景致變得柔和起來。天氣晴朗的時候,西北風吹起,連空氣也閃著亮光,往海那一邊望去,視野開闊清晰,彷彿被放大了一般,有種和塵世遠遠隔開的感覺。我曾在雪鬆林間的小道上,遇見了一位農夫,他騎著一部舊腳踏車,斜背一把槍,一條狗跟在他旁邊跑。看到對方,我們都嚇了一跳。這裡通常少有人煙,唯一的聲音就是風兒吹過樹梢。這裡,日子一天天過得很慢,但一週一週的時間卻飛般地流逝。我們現在根本不用日記或日期來計算時間。二月杏花開,有幾個星期的時間,院子裡出現春天將至的徵候,我們開始做整個冬天都掛在嘴邊的事兒。春天櫻花盛開,萬木欣然,一起來的還有當年的第一批遊人,期望著亞熱帶氣候,卻往往隻盼來風和雨。夏天有時從四月開始,有時是五月。隻要貝納先生打電話來幫我們打開遊泳池蓋子並進行清理時,我們就知道夏天來了。六月的罌粟,七月的乾旱,八月的暴雨,然後葡萄藤開始變成鐵鏽色,獵人們從夏日的休眠狀態裡蘇醒,摘葡萄的季節到了。遊泳池內的水越來越冷,漸漸地,在中午時分跳進水裡也成了種自虐,這時是十月底了。冬天是適合下決心的季節,其中有一些也實現了。比方砍掉一棵枯木,砌好一道牆,花園裡的舊鐵椅重新上了漆,一有時間我們就抱起字典,繼續和法語搏鬥。我們的法文大大進步了,參加全是法國人的聚會也不再縮手縮腳。但如果要配得上用學校成績單裡常用的字眼,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於是,我們一步步聚沙成塔,從巴鈕爾〔注:法國二十世紀著名劇作家、導演、家。〕讀到吉歐諾〔注:法國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屋頂上的輕騎兵》等。〕,再讀到莫泊桑,定期讀《普羅旺斯日報》,堅持聽收音機裡機關槍般的新聞播報,並企圖搞清楚其中的奧妙──雖然人人都說法語是高度合乎邏輯的語言。我認為法文簡直是個神話,是法國人發明來讓外國人發狂的語言。例如,名詞與專有名詞的不同的“性”,邏輯在哪裡?為什麼隆河(RH?NE)是陽性,而都迪朗斯河(DURANCE)是陰性?兩者都是河流啊,如果一定要有性彆,為什麼不能是同性呢?我向一個法國人請教過這個問題,他洋洋灑灑就源頭啦,支流啦,還有水災啦發表了長篇大論,然後就自以為已經合理地解答了我的問題。接下去他又告訴我海洋是陽性的,大海是陰性的,湖泊是陽性的,水坑是陰性的。我看那些水自己都被搞糊塗了。他的長篇大論並不能改變我的看法,性的存在隻是為了讓日子更難過。它們毫無規律可言的出現方式,有時根本無視事物現實中的生理構造。法文裡“陰道”這個詞竟然是陽性的,這如何指望滿頭霧水的學生們能在這門將陰道列為陽性的語言中正確運用邏輯呢?此外,還有雌雄同體的代詞“LUI”,意思是“他/她”,專門躲在句子前等著陷害我們。一般來說,“LUI”指的是男性的“他”,但是在某些句子裡會搖身變成女性的“她”。我們經常搞不清楚“LUI”的性彆,一直要等到後來找到句子裡的主詞“她”或“他”時才恍然大悟。比如,“JE LUI AI TéLéPHONé”(我給他/她打電話),“MAIS ELLE éTAIT OCCUPéE”(但是她正忙著)。雖說這個謎題的答案就在後麵,卻足以讓初學者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特彆是當“LUI”的名字也是中性時,比如像讓.瑪莉/馬裡或者瑪莉/馬裡.皮耶爾,簡直是亂成一團!不過,這還不算最糟的。在法文的語法結構裡,每天都可能發生荒誕怪異的事兒。最近,報紙上有一篇報導搖滾歌手約翰尼.哈裡代結婚的消息,詳細描述了新娘的禮服來讚美新郎。它是這樣寫的,“LL EST UNE GRANDE VEDETTE.”意思是“他是位出色的女明星”。瞧,不過短短一個句子,居然可以把明星變性,而且還是在他的婚禮上。也許正是因為法文的複雜與拗口,幾世紀來它一直是外交語言。對外交而言,簡單與明朗不重要,甚至不需要。慎重的聲明,常常拘泥形式而含糊其詞,這樣才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因此,讓外交官使用非常簡潔明白的話來表達他們的意思,反而是為難他們了。根據亞曆克斯.德雷爾〔注:美國演員。〕的定義,外交官是那種事事三思而後言之無物的人。曖昧含糊才是本質所在。法文也許就是被發明來讓這類語言學的幼苗在每一個句子裡的最細微處發揚光大。不過法文的確是種美麗、柔順、浪漫的語言,但是像一些將它奉為國寶的人那樣,把法語課上升到“文明之課”的高度,或者把法語當成指導人類應當如何說話的最佳榜樣,也就太過了。我們可以想像在現在的情況下,外國文化正在侵入法國人的日常用語,這些堅持法文正統的純粹主義者是何等的驚惶。這種“腐敗”大約開始於“週末”(LEWEEKEND)這個外來詞悄悄越過英吉利海峽來到巴黎。與此同時,畢卡勒(PIGALLE)地區一家夜總會老板也為他的新大廈命名為“性感”(LE SEXY),這下就造出了“性感週末”(LEWEEKEND SEXY)這個詞,讓巴黎的飯店老板們為之大樂,卻也引起了布賴頓(BRIGHTON)地區的酒店老板和其他正經度假飯店的經營者們的反對。語言侵略並不隻限於臥房,也滲透到了辦公室。經理現在有UNJOB(工作),如果工作壓力太大,他就會覺得自己STRESSE(承受壓力)。也許因為需要在一個商業叢林的LE MARKETING(市場競爭)中成為UNLEADER(領導者),這位可憐蟲工作過度,甚至無暇吃頓傳統的三小時午餐,隻能將就著吃LE FAST─FOOD(快餐)。這是最糟的英式法文,激怒了一幫法蘭西學院的老先生們。我不怪他們。這樣笨拙地入侵一種優雅的語言,實在是件可恥的事,換句話說,簡直是LESPITS(可悲)!──此乃另一句英式法文!造成英式法文日益泛濫的原因是,法文的詞彙量比英文少很多,這就造成了一些問題,因為同樣的字有許多不同的意思。比如在巴黎,“JE SUIS RAVIE”通常表示“我很高興”,但在梅納村的“前衛咖啡館”,“RAVI”是一個貶義詞。於是,同樣一句話就有了另一個幾乎完全相反的意思──我是個鄉巴佬。為了掩飾我的困惑,至少為了避免落入一些語言陷阱,我學會了像當地人那樣咕嚕咕嚕地發出短促但是表情豐富的聲音──急促地吸氣,咂舌頭表示理解,喃喃地說“BEHOUI”(是啊!是啊!)這是用來轉換聊天話題的過場詞。其中最靈活因而最有用的句子就是簡短明了的“AHBON”(真的嗎?),可以當作問句及非問句使用。從前,我以為它表達的就隻是字麵上的意思,其實不然。在一個典型的會話裡,要表現出合適的悲傷程度,就會有下列的對話出現。“小約翰.皮爾這次真的遇到麻煩了!”“OUI?(真的嗎?)”“BEHOUI.(真的!)他從咖啡館出來,上了他的車,結果碾過了一位警察,撞上了一麵牆,人被撞飛出去,穿過擋風玻璃,頭被撞開花,腿斷成十四截。”“AHBON?”(真的嗎?)用不同的音調,“AHBON”可以表示驚訝、不相信、無所謂、生氣或是高興。對於短短的兩個字來說,這是多了不起的成就啊!同樣地。隻用兩個單音節字,也可以完成一段簡短的會話。“SA VA”字麵意思是“它走了!”但其實跟“好嗎?”同音。每天在普羅旺斯四周的每一個村鎮,熟人在街上巧遇,先是習慣性的握手,然後開始下麵習慣性的對話:“SA VA?”(好嗎?)“OUI, SA VA, SA VA, ETVOUS?”(好,很好,很好,你呢?)“BOHF, SA VA.”(很好啊!)“BIENG, SA VA ALORS.”(一切都好!)“OUI, OUI, SA VA.”(是啊,都很好。)“ALLEZ, AU REVOIR.”(好吧,再見!)“AU REVOIR.”(再見!)語言本身不夠應付有些場合時,就得靠聳肩、歎氣和若有所思的停頓加以配合。如果陽光很好,又不趕時間的話,這種停頓可長達二至三分鐘。當然了,這種跟鄰居們從容快樂的對答,早上出門辦事的途中一般要重複好多次。幾個月下來,這種簡單的碰麵,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自己在法文口語上已有明顯的進步,你甚至可能整個晚上都和法國人泡在一起,而他們也聲稱聽得懂你的法文。你們逐漸超越了熟人,變成了朋友。當時機成熟時,他們會用口頭的形式送禮物給你表示友好,隨之而來的是新的一整套讓你飽受愚弄的機會。他們開始稱呼“你”代替“您”,這是一種親密的表示,而這個字有自己專用的動詞。法國人從正式的“您”改口為親密的“你”的這一天,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是個明白的訊號,表示經過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後,他決定喜歡你了!如果你不回應對方的話,是非常粗魯且不友善的。就這樣,當你終於習慣用“您”和所有相關的複數用法時,又一頭栽進“你”的花花世界裡,除非你想學前法國總統吉斯卡那樣連自己的夫人都刻意尊稱為“您”。我們結結巴巴地說著法文,犯所有違反語法和屬性規則的錯誤,使用長且繞口的句子隻為避免陷入“虛擬語氣”的沼澤和掩飾詞彙的不足,希望我們的朋友們不要因為我們如此笨拙地對待他們親愛的語言而被嚇倒。他們會很和善地表示我們的法文不會嚇壞他們,我很懷疑,但我可以確定一點,他們希望讓我們有在家的感覺,每天我們享受到的不僅僅是陽光,還有友誼的溫暖。至少這些是我們所經曆過的。很顯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有些人要麼不相信,要麼憎恨它。也有人直接指責我們故作快樂,說我們對小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認為我們刻意抹煞了關於普羅旺斯黑暗的一麵。這種不好聽的陳腔濫調,糾纏在諸如不誠實、懶惰、頑固、貪婪、粗暴這些詞上,彷彿這一切惡劣品德都是當地特色,對於誠實、勤奮、公正、無辜的外國人來說,真是生平第一次看到。沒錯,普羅旺斯有騙子、有老頑固,就像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一樣。但我們是幸運的,普羅旺斯對我們很好。在其他一些國家,我們永遠是踩在彆人國土上的觀光客,但在這裡,我們受到歡迎,感到快樂。無怨無悔,喜悅滿懷。謝謝你,普羅旺斯!《戀戀山城:永遠的普羅旺斯/Toujours Provence》全書完
第19章透過玫瑰色的眼鏡看生活(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