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曼城來說,世俱杯真的就是度假。晚上球員們出去逛街的基本上都是盆滿缽滿,滿載而歸的。隻有榮光和卡卡顯得有些落寞。不過他們很快就將這種情緒發泄到了球場上。十二月十五日,世俱杯半決賽開始,歐洲冠軍曼城第一次登場亮相,他們的對手是亞洲冠軍杯的冠軍阿爾薩德。這場比賽,貝尼特斯還是挺給國際足聯麵子的,他並沒有拿什麼二線隊陣容來糊弄觀眾和對手。基本上曼城的主力都首發出場了。人氣最高的榮光和卡卡悉數登場,和伊布拉希莫維奇組成了三叉戟。雖然主力都登場了,不過可以看得出來,球員們的鬥誌不是很高,再加上疲憊不堪,所以曼城的表現並不是很好。要對比的話,他們的表現還沒有阿爾薩德的球員積極呢。雖然在賽前,阿爾薩德的主教練福塞蒂曾經半開玩笑說:“我真想向國際足聯提出申請,出戰曼城的時候允許我們上十五或者十六名球員,這樣我們就有獲勝的機會了。”不過當比賽開始之後,還是看得出來,阿爾薩德並沒有像他們說的那樣沒什麼鬥誌。他們很積極,想要和曼城爭鋒。不過阿爾薩的努力在第十七分鐘的時候就宣告失敗了。第十七分鐘,禁區內的榮光接到了斯內德的挑傳,用胸部將足球墊了一下,然後直接轉身掄腳淩空抽射!足球以極快的速度衝進了球門,而阿爾薩德的門將還壓根兒沒反應過來!“球進了!漂亮的轉身淩空抽射!漂亮!!”全程直播的中央電視台也拍了賀平來到現場解說這場比賽,榮光進球之後,賀平激動地喊了起來。而看台上的日本球迷們比他更激動。榮光作為世界級球星,在日本也是擁有眾多粉絲的,雖然他的粉絲大多數都是男性……在榮光進球之後的三分鐘,卡卡也進球了。這次是招牌式的遠射,在帶球過掉了一名阿爾薩德球員之後,卡卡在大禁區弧頂起腳遠射,他的遠射在空中劃出了一道弧線,繞過了門將的十指關之後,撞入球門。僅僅二十分鐘,曼城已經兩球領先阿爾薩德了。果然,歐洲冠軍和亞洲冠軍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曼城隻靠兩個人就擊敗了阿爾薩德,讓這場半決賽失去了懸念。在榮光和卡卡進球之後,曼城依然保持著他們之前的表現,漫不經心,略顯疲憊。但阿爾薩德那邊卻就是拿這麼一支曼城沒轍。下半場,他們的門將和後衛之間甚至自己出了失誤,讓伊布拉希莫維奇撿了個漏,輕鬆破門。3:0了。接下來貝尼特斯開始換人,他換下了卡卡和斯內德,以及中後衛戈丁,換上了米爾納、加雷斯·巴裡還有盧西奧。剩下的時間,曼城開始在球場上悠哉悠哉地打起了控製球。這支在歐洲賽場上主打防守反擊的球隊在麵臨比他們弱好幾個數量級的球隊時,自然沒必要繼續防守反擊了,他們將足球牢牢控製在自己腳下,來回傳遞著,用傳球來調動對方球員。阿爾薩德的球員就隻能夠跟著足球跑來跑去的。在這樣的調動中,他們的後防線出現了漏洞,而這個時候曼城就迅速加速,抓住他們的漏洞進行猛烈的打擊。在第七十七分鐘的時候,曼城由替補出場的米爾納打入一球,4:0。比分最終被定格在了這裡,曼城以4:0的比分擊敗了亞洲冠軍阿爾薩德。闖入了世俱杯決賽。其實對於歐洲的冠軍球隊來說,他們闖入決賽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他們連決賽都進不去那才是大新聞呢。甚至還有人覺得讓歐洲冠軍參加半決賽本來就沒必要,直接打決賽就行了,世俱杯先讓來自世界各大洲的冠軍球隊和東道主廝殺,決出一個決賽名額就行了。讓歐洲冠軍去打半決賽完全就是形式主義。※※※三天之後,曼城將和另外一支闖入決賽的球隊南美解放者杯冠軍桑托斯在橫濱體育場展開世俱杯的決賽。世俱杯雖然是2000年才第一次舉辦,然後在2005年的時候才舉辦了第二屆。但是這種歐洲俱樂部冠軍對南美洲俱樂部冠軍的賽事,其實早就存在了。最開始的時候這種比賽被叫做洲際杯,全稱是“歐洲/南美洲杯”,在1990年由南美足協和歐洲足協聯合舉辦了第一屆洲際杯賽。比賽的規則很簡單,就是歐洲冠軍杯的冠軍對陣南美解放者杯冠軍。最開始的時候是施行主客場兩回合製的,根據積分決定勝負。如果積分相同,則再舉行一場附加賽。在1968年之後,賽製取消了附加賽,如果積分相同,就按照淨勝球多少來區分勝負。不過這種賽製對於歐洲球隊來說是不太樂意接受的,因為很多歐洲球隊都不願意遠渡重洋去南美洲打一場客場比賽,舟車勞頓的會大大影響自己在國內聯賽的表現。歐洲俱樂部開始頻頻拒絕參加洲際杯賽。直到1980年,日本的豐田公司提出了主辦比賽的要求,並且給每支參賽球隊一千五百萬西班牙比塞塔的出場費,取得了洲際杯的冠名權。從此洲際杯被改名為了中國球迷非常熟悉的“豐田杯”。賽製也從兩回合比賽變成了一場定勝負,並且比賽地點被固定在了日本東京的國立競技場。除了出場費之外,每一屆洲際杯的最佳球員還將獲得由豐田公司提供的一輛豐田汽車。不得不說,讚助洲際杯賽事極大的幫助了豐田公司提升他們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同時豐田公司的讚助也讓歐洲的球隊願意遠赴日本來踢一場比賽,解決了賽事之前麵臨的問題。同時由於日本人的運營,也讓豐田杯逐漸變成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賽事,是歐洲冠軍和南美冠軍都願意竭儘全力爭奪勝利的榮譽。後來國際足聯看南美足聯和歐洲足聯外加日本人把這種洲際杯搞的這麼好,又有知名度,而且這還是一條賣轉播費的新思路。於是國際足聯也打算搞類似於洲際杯的比賽。不過他們決定充分發揮他們是國際足聯的優勢,要搞就搞大的。他們不搞南美洲和歐洲冠軍的對決,他們要把世界上除了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洲的冠軍球隊集合在一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世界俱樂部杯賽!2000年,他們搞了第一屆,邀請當時拿到了1999年歐洲冠軍聯賽冠軍的曼聯、1998年豐田杯冠軍皇家馬德裡、1998年巴甲聯賽冠軍,同時也是東道主的科林蒂安、1998年南美解放者杯冠軍瓦斯科達伽馬、1999年中北美冠軍杯冠軍墨西哥的內卡薩、1998年亞洲超級杯冠軍沙特阿拉伯的阿爾納賽爾、1999年非洲冠軍杯冠軍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1999年大洋洲冠軍杯冠軍澳大利亞的南墨爾本,總共八支球隊參加。舉辦地在巴西。不過那一屆杯賽並不算成功。最終奪冠的是巴西的到東道主科林蒂安。曼聯和皇家馬德裡的成績都不怎麼樣,皇家馬德裡拿了個第四,曼聯第五。除了名頭大的嚇人之外,這屆杯賽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混亂的組織工作,低水平的賽事,歐洲球隊的勉強參加……都導致了這屆世俱杯之後,就因為找不到讚助商等原因,令國際足聯暫時放棄了世俱杯計劃。直到2005年,國際足聯和豐田杯的主辦方達成了一致,將豐田杯和世俱杯合二為一,豐田杯消失,世俱杯取而代之,變成了唯一的世界性的俱樂部賽事。2005年的第二屆世俱杯就在日本進行。這次參加的就都是各大洲的冠軍了,不再像第一屆那樣,連國內聯賽冠軍和豐田杯冠軍都能參加了。最終來自巴西的南美解放者杯冠軍聖保羅拿到了最終冠軍。2006年的世俱杯依然在日本舉辦,奪冠的球隊是巴西國際隊。剛剛拿到了歐冠冠軍的“夢二隊”巴塞羅那在決賽中輸給了巴西國際,也算是爆了一個冷門。於是世俱杯都舉辦三屆了,但歐洲球隊竟然還一次都沒有奪冠……就算歐洲球隊再怎麼覺得世俱杯是雞肋,但如果他們連雞肋冠軍都拿不到,那不是說明他們很無能嗎?現在歐洲足球發達,或許會讓人認為歐洲球隊就是比南美球隊厲害。但曆史上可不是這樣的。如果隻計算洲際杯和豐田杯的冠軍次數,那麼南美球隊還要略占上風。他們以二十二次奪冠,領先歐洲球隊的二十一次奪冠。隻算豐田杯的話,歐洲球隊也沒有明顯優勢,和南美球隊基本上是勢均力敵的。歐洲球隊十三次奪冠,而南美球隊十二次。不過隨著歐洲足球職業化的發展,歐洲球隊開始主線顯現出了他們強大的實力,那些實力出眾的南美球員也都紛紛離開了美洲大陸,來歐洲踢球淘金,他們代表歐洲球隊迎戰南美洲的球隊,幫助歐洲球隊擊敗南美洲球隊,捧起豐田杯。從1995年的豐田杯開始,歐洲球隊就占據了絕對上風,他們有八次奪冠,南美球隊隻拿了兩次冠軍。差距被拉大了。而國際足聯舉辦的世俱杯則變成了南美球隊重新找回尊嚴的機會。世俱杯對於歐洲球隊來說就等於度假,但南美球隊卻非常在意,在比賽中很拚命。這也幫助他們拿下了頭三屆世俱杯的冠軍。不過當歐洲球隊覺得連續輸掉世俱杯太丟人之後,南美球隊的優勢沒了。從2007年開始,到2010年的四屆世俱杯,最終奪冠的都是來自歐洲的球隊。拜仁慕尼黑、曼聯、巴塞羅那和國際米蘭。如今2011年,來自南美的桑托斯肩負著為南美足球正名的重任。他們的鬥誌非常旺盛。麵對把世俱杯當度假的曼城,或許他們真能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