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天氣一日暖過一日,從前每到時節,長安城中便要開始流行吃櫻桃,畢竟這時節除了櫻桃也沒有什麼其餘的果子。其中最盛行的吃法便屬酪櫻桃,就是在那櫻桃之上澆些蔗漿乳酪,價錢頗貴,非是富裕人家大多都吃不起。這幾年長安城中興水果罐頭,甚的枇杷楊梅,荔枝龍眼,許多人過去甚至都不曾聽聞過。那從江南地區千裡迢迢運過來的枇杷罐頭楊梅罐頭,價錢便十分高昂,從那嶺南過來的荔枝罐頭龍眼罐頭,那就更要賣到天價去了,倒是那些個從淮南過來的橘子罐頭,價錢相對沒有那麼貴。也有不少長安人用一些本地水果做罐頭,夏秋那時候一些時令水果下來了,便與那些推車挑擔進城賣果子的農人買來一些。也不需是那品相頂好的,長得難看些亦是無礙,削皮去心,一個個細細收拾了,按那些坊間流傳的做罐頭之法,做成一壇壇的罐頭放在角落裡。待到冬天屋裡燒了熱炕,大人小孩都覺乾渴,於是便開一壇子罐頭出來分而食之。近日天氣漸熱,也正是好做罐頭買賣的時候,不少商販便挑了擔子,穿街走巷去賣罐頭,有那桃子罐頭杏子罐頭,還有那梨子罐頭李子罐頭。有些人的罐頭煮得甜些,有些人則吝嗇,煮罐頭的時候不舍得放糖漿,滋味便十分寡淡,亦有那大方的,一文錢能與你打滿滿一大碗,也有那小氣的,一文錢隻肯給小半碗。無論是大碗的還是小碗的,甜的還是不甜的,長安百姓在這個基本沒有水果可吃的季節,隻要花上一文錢,便能買到一碗水果罐頭了。清明前後,白日裡那日頭也挺大了,在外麵行走小半日,正覺口渴,一碗水果罐頭吃下去,清涼又甘甜,說不出的舒爽。在眼下這個年代,全世界要說日子過得最好的,生活最便利的,約莫就要數長安人了。遠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常樂縣,水果罐頭對當地百姓來說還是很遙遠的東西。這地方一年到頭無甚瓜果,在那河西走廊的東麵,還有一些柿子棗子之類的果子,過了張掖以西便很少了。高昌那邊能產葡萄,但從高昌城到常樂縣,基本上就跟從常樂縣到涼州城差不多遠,而且這一路過去還都是大片大片的戈壁灘。在常樂縣的街道上,夏季裡倒是也能看到些許寒瓜和甜瓜,隻是當地會種瓜的人並不多,願種的更少。大抵便是那些生活寬裕些的人家,略略種上一小片瓜地,給自家兒孫解解饞,若是結得好,便摘幾個擔到城裡來賣,有時候能賣著不錯的價錢,有時候不能,得看年景。這一年的農曆三月初,羅二娘她們羊絨作坊發往涼州城的那批貨物剛走了沒兩天,伊州那邊便來了一群賣甜瓜的商販。這些人雇了二十多輛木軌馬車,一路從伊吾城過來,一批貨卸在了晉昌,一批貨卸在了常樂,餘下的便皆運去了敦煌。羅縣令聽聞有伊吾人到他們城裡來賣甜瓜,便也跑出去看了一回熱鬨。羅用過去的時候,便見那幾個伊吾人在牆根下鋪了幾塊草席,將那些甜瓜一個一個擺在草席上,還有人用胡刀將幾個甜瓜切成塊兒,旁邊不少常樂人站那兒咽口水,羅先進擠進去探頭一看,也跟著咽了一口口水。上一次有人送他甜瓜,已經是大半年以前的事情了,這會兒一聞這甜蜜的瓜香,口水一下就出來了。要說這時代要是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縱使你個人再多能耐,該吃不著的東西,那還是吃不著。“這甜瓜怎賣?”羅用指了指草席上的甜瓜,問那幾個伊吾人。“四十文錢一個,十文錢一片。”其中一個漢子操著一口伊吾口音,用漢話回答道。那些圍觀的常樂百姓,不管早前知不知曉價錢的,這時候聽他這麼說,頓時又發出一陣唏噓。“太貴太貴……”“十文錢,我兩三日也就掙這一片瓜。”“咕嚕。”“吃不起啊……”“嘖嘖。”“……”圍觀的常樂人一邊吞咽口水一邊抱怨甜瓜太貴,那幾個伊吾人聽到就當沒聽到,繼續搬瓜的搬瓜,切瓜的切瓜,乾站著的乾站著。就算是在他們伊吾城那邊,這開春後的甜瓜,也隻有城裡少數富人才能吃得起,瞅瞅眼前這些常樂人,一個個穿得也並不光鮮,身上還透著一股子底層勞動人民的氣質,還跟哪兒說什麼兩三日才能掙一片瓜,兩三日能掙一片瓜便也不錯了。“三個,一百文。”羅縣令這邊已經開始啥價了。“不賣。”對麵那個伊吾漢子一個擺手,轉頭又忙活自己的去了。“一百一十文。”羅縣令又道。那漢子停下動作想了想,然後一個點頭,指了指地麵草席上的那些甜瓜,道:“你自己挑。”於是羅用便從地上那些甜瓜裡麵揀了三個大的,然後又從懷裡掏出一串銅錢來。“縣令便隻買三個甜瓜?”在他付錢的時候,旁邊有人問到。“吃個新鮮就得了。”羅用笑道。那人一聽眼前這個剛剛還與他還價的買瓜人竟是常樂縣令,正待收錢的手頓時便縮了回去。“足下便是離石羅三郎?”他問羅用道。旁邊幾個伊吾人這時候也都紛紛看了過來。“我們縣令便是離石羅三郎。”一旁的常樂百姓幫羅用回答。“羅棺材板兒。”後麵還有人笑嘻嘻添了一句。那伊吾人聽聞了,登時臉上的表情一收,就那五大三粗的塊頭,瞅著還挺嚇人。隻見快手快腳地從草席上揀了幾個好瓜,一股腦兒塞到羅用懷裡,羅用這兩年雖也長開了,跟對麵這個伊吾的漢子到底還是沒得比,被這些甜瓜塞了個滿懷不說,還有兩個沒抱住,咕嚕嚕掉在地上滾了好幾圈,好在這甜瓜皮厚,倒也沒摔壞。“拿去吃,不要錢。”那伊吾漢子甕聲甕氣道。“這如何是好?”羅用雖然還了價,但他也沒要白吃人家的意思啊,瞅這幾個人的裝扮,也不像是很有財力的商隊,這些人莫不會以為他是來打秋風的吧?“我兄長是個憨直的,縣令莫怪。”這時候正蹲在地上切瓜的那個年輕人也站了起來,收起胡刀向羅用拱手作揖道。其餘幾個伊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是不知作何表態,看這幾個人的樣子,就不像是經常出來做買賣的。“我不過就是過來買幾個甜瓜,你們無需如此多禮。”羅用笑著把懷裡那幾個甜瓜放回草席上,又讓人把那兩個滾到地上的甜瓜遞過來,把腰上掛著的那把匕首拿下來,將那兩個甜瓜切了,分給在場的百姓。“這兩個甜瓜我便收下了,其餘的還是留著賣錢吧。”兩個甜瓜八十文錢,對眼前這些伊吾人來說顯然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了。眾人將這兩個甜瓜分而食之,一邊吃瓜一邊說話,這瓜攤上的氣氛頓時便比先前熱絡了許多。有常樂百姓問這幾個伊吾人他們家裡是做什麼的,瞅他們也不像商賈,這麼會到常樂縣這麼遠的地方來賣甜瓜。那幾個伊吾人便說了,原來他們這些人乃是農戶出身,家裡也有養著羊群的,大抵都是以務農為主,他們的村莊距離伊吾城不遠,所以有些人家便會種些甜瓜補貼生活。去年有傳言說突厥人要打伊吾,弄得他們伊吾那邊人人自危,外地的商賈去得也少了,從去年冬季到今年開春,這甜瓜一直就不怎麼值錢,他們這些人也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約了附近村裡一些相熟的,一起去包了二十幾輛木軌馬車,把甜瓜運到敦煌晉昌常樂這一帶來賣。從伊吾到晉昌敦煌這一帶來做買賣的,從前商賈們攜帶的大多都是金銀珠寶,珍貴器物,賣甜瓜這種事,從前大概是沒人想過。畢竟路途這麼遙遠,運輸這麼艱難,甜瓜又重,這千裡迢迢運過來,一個甜瓜得賣多少錢才能有賺,而且考慮到做這個買賣的艱難程度,一個甜瓜賺個三五十文的那根本都不叫賺。也就是在這條木軌道通了以後,從常樂這邊過去不少商賈,這些人在伊吾那邊做什麼買賣的都有,有賣茶葉的有賣白酒的有賣針線的甚至還有賣醬料的。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個正愁賣瓜的伊吾人,才會生出要通過木軌道來他們常樂縣這一帶賣甜瓜的想法。對他們常樂縣當地的百姓來說,這樣的事情也是頭一遭。常樂縣城也不大,消息傳得快,不多時,便有得了消息的人過來買瓜了,有那些個本地富戶,也有後來的茶商,不過要論買得最多的,那還得是羅二娘的羊絨作坊。那幾車甜瓜,不肖半日便被分了個精光,那些伊吾人也很高興,在縣城裡找了一家食鋪吃了點好的,第二日一早便乘坐木軌馬車離開了常樂縣。十餘日之後,羅用又再一次見到了這些人,這幾個伊吾漢子在常樂縣城門口右手邊的牆根下,選了個比較好的位置,支起了一個長期穩定的瓜攤。時日久了,這後頭的甜瓜便也不如頭一回那般好賣,這些人倒也不著急,留幾個人在常樂縣這邊守著攤子,又租了屋子,每天按時按點出攤收攤,沒生意的時候就坐在牆根下磨磨針,一瞅那架勢,就是打算要在常樂縣紮根了。這些人一開始那買賣做得也是粗狂,一片甜瓜就有四分之一個那麼大塊,要賣十文錢,後來這買賣越做越精細,甜瓜也是越切越小塊,到後麵就是小小的一條,大一點的兩文錢,最小的一文錢。一般小孩隔幾日若是能吃上個一文錢的甜瓜,那都已經算是很好命的了,這年頭一個成年人每日也就掙那幾文錢,還要養家糊口,哪能天天給小孩買這些個零嘴。羅縣令有錢啊,每次過去都是買的兩文錢的甜瓜,攤主還要專門給他切一塊大的,每每都看得那些小孩也是豔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