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這回事,羅用就想著橫豎這條路是從伊州修到晉昌,文書這個東西伊州寫了晉昌寫了,就沒他這個常樂縣令什麼事了。剛好他這段時間也不太耐煩跟長安那些人打交道,於是就沒寫。羅用就是沒想到,陳皎那家夥現在真的是打定了主意要寧可不作為也不肯蹚渾水了,這回這個文書他竟然也沒寫。陳皎就覺得修路這事是羅用跟那些伊吾人談下來的,他倆合作呢,不關他陳皎什麼事,他們愛咋弄咋弄,自己反正不跟著摻合,待這幾年刺史滿期了,他就回長安城去了。伊州那邊倒是寫了,可那時候朝廷方麵也不知道他們要修的是這種路啊,安排在那邊的耳目也還沒給他們送模型過來,長安城這邊也還沒有得到這個木軌道的相關技術。於是就這樣一來二去的,長安城這邊的這些個大佬們,就被架那兒了。總這麼架著也不行啊,得想個法子,長安城這邊還等著修路呢,不能一直耽擱著。於是這一日,唐儉便收到一封長安城那邊寄來信件,那驛站裡的役卒火急火燎給他送過來,言是急件。唐儉一看,也不是什麼正經公文,不過就是一個從前認識的老熟人給他寫來的信件,這人找自己能有什麼事情,這麼急?莫不是家裡遭了禍事,找自己幫忙來了,問題是他倆也不是那麼鐵的關係啊……唐大人拆開信件看了看,這哪裡又有什麼急件的樣子,不過就是尋常朋友之間的問候寒暄,莫不是那役卒弄錯了?再往下看,他就有點明白了。這個老朋友在這封信裡邊問唐儉,說羅用和陳皎那兩個人是怎麼回事,長安城那邊都聽聞他們這邊鋪了一條木軌道,載人運貨很是迅捷便利,這麼大的事情,怎麼不見他們瓜州這邊的官員寫個文書呈上去,其中莫不是有什麼內情?唐儉看完了這封信件,順手放在一旁,捋了捋胡須,又咋了咋舌……當天下午,喬俊林過來上課的時候,唐儉就站在廊下等著他,見他來了,便衝他招了招手。“院長尋我何事?”喬俊林幾步走過來,問道。“你晚些回去與羅用說,叫他就那木軌道的事情,寫個公文呈上去,長安城那邊的人都等急了。”唐儉對他說道。“不若我現在回去與他說?”橫豎就這幾步路,喬俊林就想著先回去把這個話給羅用說了,一會兒再過來上課也不耽誤什麼。“無事,你且上課去吧,不差這一時半刻。”唐儉隨口道。喬俊林:“……”“喏。”既然唐院長都這麼說了,那他還是先去上課好了。這一天傍晚,喬俊林從常樂書院回到縣衙那邊,與羅用說了這件事。羅用聽聞了,當天晚上便寫了一封文書,次日一早差人送去驛站,驛站那邊接到文書,趕緊令役卒往晉昌方向送去,一站一站傳遞過去,好容易到了長安城,那些大佬們一看,齊活了,趕緊拿給皇帝。皇帝順勢把羅用給表揚了一通,又賞了他們羅家不少金銀錢帛。這一邊,皇帝嘉獎羅用的文書才剛剛送出長安城,那一邊,長安城的這條木軌道迫不及待便開工了。長安百姓聽聞又要修路,大抵也都很高興,又因先前與薛延陀打了個勝仗,長安城中的氛圍很是熱烈。至於在這條木軌道動工之前,相關官員們所麵臨的窘境,尋常百姓自然是不會知曉的。所以說,彆看那些大家族們平時挺會擺譜,其實很多事情說起來,那也是土得很。到了唐初這時候,士族文化已經延續了數百年,那是一個天生優越的群體,形象很重要,所以像這些土氣的東西,都得藏起來,掖得嚴嚴實實的,誰要是藏不好,那就是沒有貴族氣質,是要被人看不起的。羅縣令:針對這種情況,後世有一個詞語形容得很貼切,裝逼。羅縣令這時候正坐在隴西他那小破縣衙裡,呼哧呼哧吃著粟米粥,就著恁金瓜炒肉片。去年有一個高昌那邊的商賈,送給他幾棵金瓜種子,羅用令人在縣衙後麵那片菜園子裡種了,差役吏員們常常給這些金瓜澆水施肥的,伺候得很是周到,後來便結出不少金瓜,金瓜肉吃了,金瓜籽留著當種子。一個金瓜好多種子,這縣裡縣外,但凡是有點交情的,羅用都送他們幾個,吏員差役們也都各自拿了些。金瓜這物什眼下還未十分普及,種子也有幾分金貴,這個嫩金瓜若不是昨日被五對踩傷了藤條,羅用也不舍得叫人炒來吃。這都多少年沒有吃過炒南瓜了,羅縣令一口粟米粥一口炒南瓜吃得很是滿足。這幾日他們縣衙這邊也很忙碌,不為彆的,就是又到了給白疊花打頂心的季節。話說去年有一個富戶,脾氣死倔,就是不肯打頂心,最後羅用跟他商量,叫他大部分都打了,就留下一畝地留著,看看這畝地將來的收成怎麼樣。結果麼,他那一畝地的白疊花枝條抽得老高,結出來的白疊花有大有小,再加上他們常樂縣這個地方風大,他那些白疊花長到後麵,植株沒力了,護不住花,後麵便又落了不少,可把他給心疼得啊,天天到地頭上去揀,奈何還未成熟的白疊花,撿回來也是無用,曬乾了最多就是當柴草燒火用。最後這一畝地的白疊花收回來,比其他打了頂心的少收了兩三成不止,去年那白疊花可不便宜啊,少收了這兩三成,那也是不少錢。雖說是當地富戶,那也是個節儉人家,平時家裡的兒孫鬨著要吃飴糖糕餅,也是不肯常常買的,這一年少收的那些白疊花,也不知夠買多少飴糖糕餅了,如何能夠不心疼。那地裡白疊花收完了,剩下一地的花杆,也無甚大用處,倒是可以抱回去燒火,聽聞他家那一畝地的白疊花杆抱回去燒火的時候,他那婆姨那是燒一回就要念一回。“也不是有那天災人禍,也不是有那凶獸畜生來禍害……”“好好的一個豐收年,你偏要折騰那幺蛾子!”“啪!”這是白疊花杆被折斷的聲音,折斷了才好塞到灶膛裡燒火,這些花杆曬得乾乾的,折起來脆響。“現在又落了什麼好?就落下這一堆柴草……”“孫兒要吃糕,我也不舍得買,就你折騰這一回,夠我孫兒吃多少糕……”“哎呦……這一畝地的花杆,怎的竟這般經燒……”這一天早上,縣衙眾人正在吃飯,一邊吃著,一邊說話,也是說到了他們家。“……端午那時候就跑來問了,問我今年的白疊花甚時候打頂心。”“聽聞去年他那一畝白疊花地,不少人跑去看。”“那是啊,去的人可多了。”“直到後來地裡的白疊花都收完了,光留下一地的花杆,那有人去看呢。”“聽聞他們家從前都是他說了算,他那婆姨都不怎麼吱聲,自打這事之後,她婆姨說話都大聲了。”“哈哈哈哈!”“今年他家那些白疊花倒是種得不錯。”“種地那是一把好手。”“就是那脾氣死倔,五對都比不了。”“五對作甚呢,蹲那牆根兒底下?這都好些時候了。”“踩了金瓜藤,挨罰呢。”“嘖,該罰。”眾人目光瞟向羅用麵前那一碟炒金瓜,不知是個甚的滋味,小氣得緊,嘗都不給嘗,言是明府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