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人這一次來常樂縣,不僅是在口頭上給羅用送了一下溫暖,傳達了聖人的關懷,他還給羅用帶了一個縣尉過來。先前縣丞主簿等人從長安城出發來常樂縣的時候,那個縣尉就沒有跟著一起來,這回唐儉他們出發之前,聖人又問了房玄齡的意見,親自點了一個人。至於先前那個,經這一遭,他這輩子的仕途基本上算是廢了。這回這個縣尉乃是長安城的一個商賈之家出身,家族也算有些積累,能給皇宮供貨,擱後世那也算是比較了不起的家庭出身,擱現在就不行了,商賈地位低下,天然就是要被人看不起的。因為家中有所積累,家裡的年輕子弟自小也都受到了比較良好的教育,大多都有讀書,隻是在這個年代,商人的子女是不能參加科舉的。實際上就算給他們參加了,科舉考試現在還是不糊名的,人家一看名字,哦,這是個商籍出身的,一般也就沒戲了。所以在他們這樣的家族裡麵,若是不想子承父業乾老本行,從軍便成了一條比較主要的出路。這個名叫郭鳳來的年輕人,便是在前兩年與吐穀渾那場戰爭中展露了頭角,因他能文能武,為人忠厚,恪守本職,於是便得了房玄齡等幾位大佬的青眼。房玄齡這個人很低調,在朝堂之中並沒有多少存在感,但他正經是個管人事的,聖人對他也頗信賴,得他青眼,自然是前程無憂。這不,這回常樂縣這邊缺個人,聖人一問,房玄齡就想起這個郭鳳來來了。常樂縣縣尉這個職位,對於那些好家庭出身的年輕人,自也不算什麼好缺,畢竟那麼偏遠,離石羅三郎與世族大家的關係又比較敏感,誰去那裡當官,一個弄不好,就得把自己搞得兩頭不是人。但是對於郭鳳來這樣的出身來說,這卻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離石羅三郎,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變數,說不得,他這一次便要乘風而起了!郭鳳來來到常樂縣,頭一回寫回長安城的家書,足有厚厚一疊。這人說是常樂縣縣尉,其實就是皇帝安排在羅用身邊的人,常樂縣這個地方現在越來越敏感了,加上又是處在遠離長安城的邊陲之地,身為需要把握全局的帝王,往羅用身邊放個人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不過這郭鳳來也是個聰明人,並沒有仗著這一層關係狐假虎威,麵對羅用這個上官的時候也是很恭敬,比那幾個縣丞主簿啥的都要更加恭敬幾分。剛到常樂縣沒幾日,他便把喬俊林帶領的差役隊伍接手了,交接過程也比較順利,郭鳳來並沒有因為喬俊林是個白身就輕視他,還說自己初來乍到,之後這些時日還要請喬大郎略幫一幫他,喬俊林也很爽快,讓他有事儘管來找自己。這個差役隊伍交出去,也就不用再每天巡城看大門了,喬俊林現在主要就是在白酒作坊那邊,有時候也跟羅用一起出去跟住在城裡的胡商們吃酒說話。近來天氣轉涼,眼瞅著就要入冬了,今秋要進沙漠的胡商們,這時候也都走得差不多了,剩下來的這些,大抵就是不走了。胡商與胡商之間的差距也是很大,做得最成功的那些,要麼在長安城攀上了大靠山,要麼在地方上打通了關係,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有一些混得比較慘的,基本上就跟小販無異。近來有一群胡人在常樂縣城租了一個小院,也跟那些賣酒尾的城裡人一般,置辦了木桶扁擔,每回白酒作坊那邊一出酒尾,他們就去買。這些胡人買了白酒以後,並不在晉昌敦煌一帶賣酒,他們去的是關外一些由牧民和漢民們自發形成的小集市,那樣的地方很少有銅錢流通,主要就是換些羊絨羊脂,沒有酒賣的時候,這些胡人就會坐在院子裡揀羊絨,那一筐筐的羊絨,看得左鄰右舍的常樂百姓很是羨慕。這個世道就是這般,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關外那些個集市,常樂本地人也是知道的,卻鮮少有人敢去,聽聞時有匪賊搶掠,那些地方畢竟是在長城以外,賊寇們騎馬過來,一番燒殺擄掠之後,很快又騎馬跑了,攔也攔不住,追也追不上,不像關內,有一條長城擋著,馬匹過不來,那些賊寇隻要下了馬,便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他們一般也不敢進來。聽聞羅縣令曾與人說,今年他們常樂縣要修城牆,還要在城西北那片空地上建好多房屋,專門用來開設各種作坊之用。城裡城外不少百姓近來都已經開始打聽工價了,在這城裡做工,安安心心掙些錢帛,總比到關外去冒險來得強。羅用最近實在很忙,除了各項計劃要提上日程,每年秋收之後,也正是征繳稅收的時節,整個縣衙裡頭忙得團團轉,能下鄉的都下鄉了,一天到晚也見不著一兩個閒人。今年收成不錯,這兩日出去收稅的隊伍,每每都是滿載而歸,不過各個村鎮也都有一些名單被報上來,都是一些交不上稅的。麵對這種情況,催逼太狠肯定不行,太寬鬆了又怕有人學樣,明後年大家就都不肯好好繳稅了。羅用讓人傳話下去,家裡沒有正經勞動力的,今年的稅收便與他們免了,若是還有勞動力卻交不上稅的,叫他們過些時候來城裡乾活,彆人每日三文錢,他們每日便隻得兩文半,掙多少錢全部抵了稅收,什麼時候把稅收補齊了什麼時候再給他們發工錢,到時候就按正常工價算。之所以給這些人的工價少算半文錢,還是為了避免有人學樣,你看交不上稅也沒什麼,不僅不用挨罰,縣令還給安排工作,多好的事兒啊,要不然明年咱家也不交了吧。真要那麼弄,明年的稅收就要成大問題了,彆說是作為地方官府開支之用的戶稅,就連租庸調和地稅都怕收不齊,到時候羅用這個縣令也就可以回家吃自己了。“這……有些人怕是不肯來。”要說催繳稅收,郭縣尉和他手底下那些差役就是主力。這個活計著實不好做,一個不小心就得被人扣上一頂惡吏的帽子,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郎君們向來最是瞧不上他們這些人,卻不肯去想想他們這麼辛苦收繳上來的稅收,維持著這個國家機器的運作,最後得利最多的人究竟是誰。“這段時間你們便多儘些心,若是情有可原的,該減免便減免了,總共多少戶人家,因何不能按時繳稅,最後都要整理出來與我過目,若是遇著一些潑皮無賴,催繳無果便都抓了吧。”什麼地方又能少了懶漢地痞,這些人若是不能好好治理,非但要帶壞了社會風氣,欺負良民也是他們慣常愛做的事。“這……怕是有些不妥。”譚老縣令今日也在衙中,聽聞羅用這一番話,他便有些遲疑地開口了。“有何不妥?”羅用問他。“若是把這些人抓起來了,他們家中興許就沒了青壯。”這些人家裡沒了壯勞力,那就更沒有人繳稅了。“既是沒了青壯,我便與他們免稅。”羅用說道。“……”譚老縣令無言語對。活到這把歲數,當了這麼多年地方官,他竟從未想過如此操作。說到底,都是窮鬨的。羅三郎有錢,跟他不一樣。